■本报记者 齐国霞
2月8日上午,在郾城区新店镇游庄村村民王书亚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一朵朵平菇从菌种袋争相“钻”出,个头均匀,长势喜人。拿起菌种袋采摘一朵朵鲜嫩的平菇,不转身就能摘一箩筐。
“我们种植平菇、推广种植技术有20多年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平菇价格也上涨了很多,经济效益很不错。”40岁的王书亚说,丈夫游召然曾经办过食用菌研究所,向群众传授技术,推广菌种、菌药等,积累了大量经验。2012年,感觉食用菌种植大有可为,夫妻二人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回村专门从事食用菌种植。
王书亚和丈夫成立了新店镇燎原食用菌产业园。刚开始,他们买来各种生产机械,自己打玉米芯、装菌种,采摘平菇,然后批发给商贩或者到集市上售卖。
随着种植的食用菌越来越多,王书亚聘用10余名村民到产业园工作,每天每人工资在50元左右,让村民在家门口挣钱又不耽误照看老人和孩子。
“今年我种的平菇有1万余袋,平均每袋产量1.5公斤,这样下来一年就有1.5万公斤的总产量。”王书亚说,出菇期间要把握好菌棒的水分,需要每天定时喷水、通风,确保平菇正常生长。科学的种植、精心的管理,让王书亚种植的平菇肉质鲜嫩、饱满,品相好、口感好,受到超市、饭店及批发零售客商的欢迎。
由于使用多年,王书亚的平菇种植设施已显破旧。她计划今年改进大棚基础设施,扩大种植面积,并尝试种植高端食用菌来提高收入。
游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游明德说:“村里曾对王书亚给予贷款方面的协调支持。今年王书亚有意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种植规模,我们仍将积极进行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他们进行生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