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2月16日 星期

银保监会拟明确 “保险+养老社区业务”准入门槛


近日,银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保险公司开展养老社区业务划定门槛和负面清单,首次在净资产、综合偿付充足率、公司治理评估结果等方面对“保险+养老社区业务”提出监管要求。

“候鸟式旅居”“医养融合”……如此潇洒自由的老年生活理想图景,正逐渐以“保险+养老社区业务”的模式照进现实。保险养老社区是由保险机构投资并具有实际控制权,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集居住、养老和护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对接养老社区服务业务,则是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向购买相关产品累计缴纳保费达到一定金额的投保人,提供入住养老社区权益等增值服务的业务。目前,国内对接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主要是年金保险和终身寿险。

保险公司布局养老社区具有先天优势。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资金流动性弱,而保险资金的特征是负债久期长、体量大、稳定性强,满足养老产业对资金的需求,有利于支持养老社区获得规模效应和维持长期运营。尽管如此,保险公司要想应对好前期投入大、回收成本慢的问题也绝不轻松。同时,在重资产模式下,保险公司买地自建养老社区,集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三个角色于一体,风险的堆积难以避免。因此,如何控制和隔离风险,守住养老社区的安全底线、守护好被保险人的晚年生活,应成为监管层和保险行业聚焦的工作。

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要立足主业、回归本源。保险公司通过发展养老社区,将虚拟的保险产品与实体的养老产业相结合,向上衔接养老、医疗、护理保险等产品,向下带动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产业,能够延长产业链、获取附加值。如此多的运营环节、如此大的行业跨度,都对保险公司运营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监管层已提要求——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建设方式运营养老社区的,应当以设立专业养老子公司的形式提供养老服务。“保险的回归保险,养老的专注于养老”,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更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提升养老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要量力而行、防范风险。应开展与公司资本实力、经营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养老社区服务,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同时,充分考虑影响养老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和客户入住需求的各种因素,形成销售保险产品规模与养老社区服务供给能力相匹配的约束机制,通过分类测算和压力测试,确定合理的规模区间。既要避免未来因养老社区无法提供房屋居住等问题造成不能按约定为客户提供入住的情况,也要防范后期运营出现因资金不足而降低养老社区服务质量的情况。

当前,“保险+养老社区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面向高收入人群,入住门槛较高。从发展趋势看,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探索优化资源整合、降低管理成本,找到更加合理的盈利模式,向中低收入群体延伸,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

据《经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