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保险覆盖面扩大、产品日趋丰富、保单海量增长,保险欺诈犯罪也日益增多。据统计,2020年,保险诈骗类涉刑案件已达保险业案件总量的90%。
银保监会此前曾印发相关文件,要求保险行业深刻认识大数据反欺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积极推动构建大数据反欺诈常态化工作机制。
近年来,保险公司通过建立车险、意外伤害险、航空延误险等各类保险险种的诈骗犯罪大数据模型,推动开展案件线索的智能化分析研判,极大地提高了打击保险欺诈犯罪的精准度。以其中与广大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车险为例,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人、车、修理厂等不同维度的数据,保险公司可以及时识别出案件中的风险因子以及承保信息不符、疑似“碰瓷”车等高风险特征。
在反欺诈领域深入推动科技赋能,保险公司还需要积极探索除大数据外的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统筹规划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路径,挖掘其在各险种承保理赔反欺诈、业务数据流通等场景的应用价值。
用科技手段筑牢保险行业反欺诈的坚实防线,需要充分释放科技手段的巨大潜力,也迫切需要推动保险行业加快数据资源共享。
目前,保险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数据孤岛现象,本就具有分散化、碎片化特征的风险数据又独立分布在各家保险公司,共享程度低,导致保险合同双方在被保险人风险信息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影响了保险机构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能力。以意外险为例,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高保额意外险后人为制造事故索赔的案例屡见不鲜。因此,只有推动保险行业内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行业合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等技术的威力,有力打击保险欺诈犯罪。
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行业平台和相关机制,推动风险数据在不同区域、不同机构间有序流动,为科技手段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用科技手段筑牢保险行业反欺诈的坚实防线,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外部协作。
比如,针对以往单一依靠保险行业的保单信息或公安机关的警务数据难以及时准确识别欺诈风险的问题,要持续促进监管、行业与公安部门的相关风险系统信息数据优势互补,推动银行、反保险欺诈工作实现合作增效。
据《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