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广辉
一个人出生在哪里,他的根就扎在哪里,像种子一样,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即便移走别处,这里依然留有你的根。
我出生于在颍河畔的一个村庄。村子名叫大闫,有六个自然村十三个队,闫姓人居多。我们七队有四五十户人家,贾姓居多。听老一辈人说,我们贾姓是外来户,是明初洪洞大槐树移民其中的一部分。当时我们的先祖走到这里,看到这里田地肥沃,前面又有一条天然的河流,条件很是不错,于是扎根于此。
村子在颍河北边一公里处。颍河北那条乡道直直通向我们村。这样的路顺着河堤有很多,很多村子都是这样的,距离河流不远。我们村有两条这样的路,东边的路直通八队,路西紧挨着一条河沟,从颍河闸放出的水流向村子的坑塘,滋养着家乡每一个人。
这两条路,我不知道走了多少趟,从古至今,它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现在,每次从城里回老家,我都喜欢从南路走。
这条不长的路,承载了我满满的记忆。每次从这条路经过,我都走得特别慢——看看两边的庄稼,看看自己家的地,看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公里的路程不长,可是走起来总感觉很漫长。
不大的村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孩子。不管后来有没有出息,这里始终是魂牵梦萦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他的根、有他的魂。保留着农村的家,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哪怕在天涯海角,内心深处也会记得生他养他的那一方水土,那个属于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