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5月15日 星期

张卫平:做生命的守护者


张卫平在调试内镜设备

■文/图 本报记者 尹晓玉

“卫平姐,1号手术间的手术太难了,主任让你过去帮忙。”“卫平姐,你来2号手术间看一下。”……5月13日,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内镜诊疗,护理组组长张卫平小跑着,在各手术间应对各种紧急状况。

1997年从学校毕业后,张卫平进入市中心医院工作,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先后在肿瘤科、干部病房、心内科、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2008年,张卫平进入内镜中心。当时的内镜中心只有她一名护士,从为病人预约检查治疗时间,到器械的准备、清洗、消毒,再到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等大量工作均由她一人完成。无论是半夜,还是节假日,只要接到医院的电话,她都会立即赶到医院。

“到内镜中心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护理工作跟其他科室不太一样,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手术中,护士是医生的第一助手。医生掌控内镜,护士操作器械,必须配合默契。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练使用器械,还要预见性地知道医生下一步的操作是什么。”张卫平说,刚到内镜中心时,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她每天下班后,都会将第二天需要的器械准备好,并将器械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记在笔记本上。

2013年,张卫平担任护理组组长。内镜诊疗技术突飞猛进,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护理组组长,张卫平积极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科室护理人员不断精进护理技术,规范护理流程,减少病人等待时间。

每天早上7点20分到医院后,张卫平就开始检查各类器械性能是否完好,检查当天工作台账,对当天有多少病人、病人主要有什么检查项目了然于心,以便更好地为病人安排检查。7点50分左右,病人陆续到内镜中心,她就开始安排病人做检查前的准备。8点10分左右,病人开始进行术前检查,张卫平更忙了。手术开始后,她不仅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还要配合医生取活检、传递并操作各种手术器械。遇到ERCP手术,因长时间接受X射线照射,张卫平需要穿着几十斤重的铅衣站在医生身旁配合手术,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

一上午,内镜中心会为四五十个病人做检查及相关治疗,基本每天都是在下午1点左右才能结束上午的工作。中午,大家轮流吃饭,下午2点10分开始迎接下午的病人。

每天工作12个小时左右。这期间,有10个小时张卫平都必须站着工作。在数百平方米的内镜中心,张卫平一天能行走一万多步。“我们科的护士基本都有静脉曲张。我已经患静脉曲张十多年了,腿经常是肿的,但看到患者及时顺利得到检查、治疗,就觉得一切都很值得。”张卫平说,她要继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操作配合能力,守护患者健康。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