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东村的两棵古槐。
■文/图 本报记者 杨 旭
在舞阳县章化镇李吉东村,有两棵100多年树龄的槐树,是国家三级古树名木。
5月6日,记者在李吉东村见到了这两棵古槐。古槐虽然树干中空,但依然枝繁叶茂。75岁的村民王军告诉记者,村里原来有4棵古槐,大约30年前由于夏季高温导致两棵古槐自燃,令人惋惜。“我小时候经常在树下玩,自燃的那两棵古槐树干粗到3个大人都抱不住。”王军说。
两棵历经岁月风雨的古槐自燃后,在它们原来生长的地方竟然冒出了几根槐树苗,让王军颇为惊喜。他说:“希望有朝一日它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沙河流经李吉东村,在此形成河湾。村里植被茂密,两棵古槐旁是大王庙,周围种植着数棵粗壮的杨树。河水滋养着这片沃土,也导致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水患频发之地。因此,先民在河湾处修建了大王庙,祈求沙河安澜。“现在的大王庙是20世纪80年代在原址上重建的。”王军说。
两棵古槐位于李吉东村与古城村的交界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不羹城遗址就位于古城村。古槐所在区域叫石头岭。春秋战国时期,不羹国沿河而建。为了抵御洪水,百姓在此筑垒大量石块,故名石头岭。
据史料记载,楚灵王在位时,凭借武力向北扩疆拓土,灭了不羹国。他见这里地势险要,就派得力干将驻守。将领们历时一年,在不羹城的基础上筑起城墙,成为楚国北方边境的军事重镇。几年后,楚军又奉楚王之命,渡过沙河向北扩展领土,仿照不羹城再建一座城池。因地理位置偏西,取名西不羹城,原不羹城改称东不羹城。关于东、西不羹城,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左传》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楚筑二不羹,屯兵以拒中夏。”
村民对现存的两棵古槐爱护有加。“古槐陪伴了村民走过悠悠岁月,记录着世事沧桑,已成为李吉东村的象征。我们会好好保护它们。”村党支部书记马玉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