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22日 星期

“故里”,你用对了吗


■李华强

“五一”假期,各地纷纷打出“名人牌”,自称“某某故里”,既展示本地文化底蕴,又吸引外地游客眼球。一些景点的书法牌匾、宣传标语上时见“××故裏”的写法。是“故裏”还是“故里”?笔者试追本溯源、以正视听。

先谈“里”和“裏”的起源和演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居也。从田,从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田有土而可居矣。”“里”是会意字,由田、土会意,本义指居住的地方。《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中的“里”即是本义,引申指乡里、故里,又引申指居民的组织单位,其制不一。如《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因此“里”又有里弄、里巷、邻里义;又引申为长度单位,如千里、公里。《说文解字》:“裏,衣内也。从衣,里声。”“裏”是外形内声的形声字,上下部分为“衣”,作形旁,表示其意义与衣服有关;中间的“里”作声旁,表示其读音。后来又演化出左形右声的异体字“裡”。“裏”本义指衣服内层。《诗经·邶风·绿衣》就有“绿兮衣兮,绿衣黄里(裏)”的记载,泛指内部、里面,与“外”“表”相对,如里(裏)外、由表及里(裏)等;引申指在某一范围之内,如这里(裏)、那里(裏)等。

看来,“里”和“裏”是两个不同的字。它们是怎样关联起来的?主要是因为它们读音相同。古人在书写时,按照经济原则,就用音同且较简省的“里”替代繁写的“裏”。这在中古时期的“敦煌写本”已见,元明清刊本中习见。《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肉里之脉,令人腰痛”,唐代王冰注:“里,裏也。”这里的“里”表示的是里面、内部义。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里》下注:“里,假借为裏。”可见古时“里”通“裏”,表示里面、内部的意义。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将“里”作为“裏”的简化字,“从1956年2月1日起……除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以外,原来的繁体字应该在印刷物上停止使用”。由此,人们在使用简化字时,“里”既承担自身的意义,还承担“裏”的所有意义。也就是说,不论是“里”还是“裏”,均写作“里”。

现实生活中,我们出于特殊原因使用“里”的繁体“裏”时,不应简单地“一对一”,要在遵循历史传承的前提下加以辨认。《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对“里”本义和“里”承担的“裏[裡]”的义项进行了划分:“里”表示量词,邻居、街巷,家乡等义;“裏[裡]”表示衣服、被褥等的内层,内部、一定范围以内(跟“外”相对)等义。“故里”的“里”应该对应哪个义项?《辞源》(第三版)“故”字下:“故里,即故乡。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一·别赋》:‘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显然,“故里”的“里”属于“里”本身具有的义项,“故里”不应写作“故裏”。

原载《语言文字报》2023年5月17日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