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5月22日 星期

徐木子与胡辣汤


■余 飞

新中国成立前,在漯河老寨里,徐木子的胡辣汤享有极好的口碑。除了卖胡辣汤,徐木子还是个地道的戏迷——他不但让胡辣汤的浓香留在老漯河人的记忆中,而且以“热戏”的独特表现成为许多老漯河人的谈资。

据说,徐木子的胡辣汤熬制技艺是从他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经他父亲传授给了他。他家的汤锅当时一直在老寨里某个地方支着。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徐木子的胡辣汤就变成了八食堂的胡辣汤。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没喝过徐木子亲手熬的胡辣汤,却知道八食堂的胡辣汤是从徐木子那里传承下来的,有机会就去当时位于马路街西段路北的八食堂过把瘾。

徐木子的故事是几个漯河的老艺人告诉我的。当时漯河的“五班”“四街”两个戏班最出名,两个戏班的演员经常搭班演出。长年在戏场卖胡辣汤的徐木子不但识戏、懂戏,还和许多“角儿”成了朋友。既然是朋友,那就要处处维护朋友的名声。

据说,当年徐木子往胡辣汤锅前一站,只要听见哪个食客说他追捧的某个戏班或某个“角儿”的戏好,他手里的木勺在锅里搅动的同时,锅里的肉就被盛到那个食客的碗里。若是听到哪个食客说戏不好,他的脸一下子就会拉下来,手里的勺子搅动的时候,盛到食客碗里的汤连一块肉也不会有,同时嘴里还会嘟囔道:“看着是肉,就是盛不到你碗里!”

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了徐木子的脾气。为了喝到肉多的胡辣汤,食客就顺着他说某某的戏好,甚至不小心说漏了嘴也会及时弥补过来。据说,一次有人在当时的“骡马大会”上看罢戏去喝徐木子的胡辣汤,脱口说了句:“这戏真攀筋!”“攀筋”是漯河的土话,意思就是戏唱得太差劲。正盛汤的徐木子当然知道这话的意思,却故作不知地停住了手,问:“攀筋好哇攀筋赖呀?”问者有意,回答者更有心:“当然是攀筋好哇!”于是,“好勒,爷儿们,您的汤!”随着话落,一碗汤已经递到了食客手里。那汤盛得几乎溢到碗外不说,牛肉也有不少。

这个徐木子,为了喜欢的“角儿”挺会自己哄自己,真是名副其实的戏迷。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