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亚(中)和农户在大棚里察看蔬菜长势。
■文/图 蔡晓鹏
6月1日傍晚,一通求助电话打到了郾城区孟庙镇潘东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东亚的手机上。“张书记,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雨,家里就俺老两口,俺家地里的小麦不抢收就泡汤了……”电话那头,76岁的村民潘留根焦急地向张东亚诉说自己的担忧。
“老潘叔,您别急,我这就过去,咱今晚把小麦连夜抢收回来……”正在地头禁烧值守的张东亚安抚好潘留根后,一边联系收割机,一边带上“三夏”党员突击队的队员赶往老潘叔家的麦田。大家到麦田后用镰刀将地头边边角角的麦子收割好放到麦田中间,便于收割机工作。收割机到了后,潘留根家的5亩小麦很快就收割完毕。张东亚又帮村里其他7户农民抢收了100多亩小麦。忙完这些,已是2日凌晨2点多了。
“三夏”开始以来,市教育局党组派出多名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所属机关干部进村入户,送上慰问品、帮扶资金等,支持“三夏”生产,先后为村里的监测户送去7200元现金。
2022年5月,张东亚到郾城区孟庙镇潘东村任第一书记。“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他们心里的大事,我要想办法为乡亲们分忧。”这是张东亚驻村第一天就告诉自己的话。到村以后,张东亚立即着手摸家底、探实情。他坚持开展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求、所盼,努力把村民的问题解决在村里、矛盾化解在村里、感情融洽在村里。他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建“有事您说话、服务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法,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一次走访中,有村民给张东亚反映,村里的坑塘边沿被暴雨冲毁,如不尽快整修会危及坑塘旁边道路的安全,影响村民的出行。张东亚立即与村干部协商并筹措资金9000元,清理坑塘漂浮物、挖通河道,在坑塘四周栽种苗木,还在坑塘内养殖锦鲤。他又协调资金购置座椅、健身器材安装在村广场和村内主干道两侧,方便群众休憩,使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面对潘东村集体经济单一、底子薄的现状,张东亚通过实地调研、认真谋划,积极争取资金建设驻村书记扶贫项目,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培育出以果蔬为主的种植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今年72岁的村民潘永祥笑容满面地说:“以前我在家务农,生活比较困难。东亚把大棚建好后,我就到这里打工,不仅活儿轻松,而且一个月能增收2500多元。不跑远门就能挣钱,可得劲儿。”果蔬大棚孕育着村子发展的新希望,也托起了潘东村村民的致富梦。如今,“下地上班去”成了潘东村村民的口头禅,果蔬种植产业让村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张东亚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一系列留守儿童“圆梦微心愿”行动,定期为村里的10多名留守儿童发放价值1000多元的学习和体育用品。村里有个叫阳阳的困难儿童,今年6岁,其父母离异,如今在叔叔家生活。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爱,阳阳性格有些内向孤僻。张东亚经常去看望他,自掏腰包给他买学习用品,每年开学前为他送去助学金。每年阳阳生日,张东亚会给他送礼物、买新衣……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张东亚先后举办了“好媳妇”“好少年”“五美庭院”评选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优秀党员评选表彰活动,推动文明家风建设;举行羽毛球、篮球、广场舞比赛及戏曲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每年免费为老年人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筹措资金修缮基础设施,购买大米、衣物等生活物资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