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 桐
儿子上初二,学习不怎么样,毛病一大堆。我管教他,他不听,于是我更严厉地管教他,结果他更不听。我俩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眼看要期末考试了,儿子的班主任给我发信息,让我督促儿子好好学习。可是一提学习,儿子就特别反感。
为了走出困境,我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她建议我从当下的母子关系中退出来,只给儿子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她说:“从现在起,你别把他当儿子,要把他当朋友的孩子,是朋友委托你照顾他。就是说,他不是你的儿子,而是你的客人。”
这样能行吗?我想,反正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权且试试吧。既然他不再是我的儿子,而是客人,我对他自然要客气些:面对他下降的成绩,我不生气、不指责,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然后鼓励、安慰他:别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最后表示,有需要帮忙的,如报网课、买资料等,尽管开口,我一定全力支持。我不再像以前那么操心,不再包办他的大小事务。
一天,冷空气袭来,气温骤降。我穿得少,又吹了冷风,感觉很不舒服。放在过去,我会打起精神给儿子做饭,但现在情况不同了,他已经不是我的儿子,我就犯不着这么辛苦了。所以到家后,我对儿子说:“我好像感冒了,没胃口吃饭,冰箱里有速冻饺子,你自己弄点吧。”然后就上床了。儿子不仅没有责怪我,还急忙下楼给我买药。回来后,他倒了一杯热水,端到床头让我吃药,然后说:“等你有胃口想吃东西了,就告诉我,我给你下面条。”说完,抓起两个面包和一袋牛奶,回自己房间学习了。
一时间,我又感动又惭愧:儿子还是那个从小就知道关心我的小暖男,可后来我为什么把那个小暖男给弄丢了呢?从这天起,我和儿子的关系渐渐回暖。儿子的话多了,经常跟我分享学校里发生的趣闻了,学习态度也积极主动了。我很高兴,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决定再接再厉,继续调整自己。
家长讲大道理、乱发脾气,换不来孩子的改变。因为与人沟通时,如果家长的表情是生气的、嘲讽的,声调是尖锐的、刺耳的,那么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关心和爱护,而是怒气和噪声。即便家长的初衷是好的,说的道理也对,可最终无法起到任何教育作用。
我把孩子当成客人,不得不“拾起”礼貌、包容对方,结果发现大道理换不来的,包容却可以。以前,我认为考试成绩最重要;如今,我明白亲子关系才是第一位的。我放弃唯成绩论,全面接纳儿子后,儿子也放下戒备,不再叛逆,母子关系越来越好。
更难得的是,儿子总是力所能及地帮我干家务:上学时,把家里的垃圾带下楼;回家时,看到我拎着重物就赶紧接过去。而我看儿子的目光也越来越温柔,越来越欣赏。此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太愚蠢,不停地指责孩子,口干舌燥换来的却是母子关系恶化。而母子关系恶化后,孩子遇到什么事,根本不会跟我说,我想帮忙也帮不上。聪明的家长都会放下控制、放弃批判,平等对待孩子、真心欣赏孩子。孩子被看见、被接纳、被赞赏后,给你的回馈会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