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景
我是到中年才开始大量阅读的。尽管有点儿晚,但毕竟拿起了书。
每到周末,我喜欢去图书馆坐坐。一杯茶、一本书、一个角落,这是一方相对安静的所在。慵懒地伏在质朴的木质书桌上,任时间缓缓流淌。那些心中无法表达的情绪,会在书中找到相似的感觉,会被绵密温润的文字完全征服,如遇知己般惊喜。在生活的压力面前,翻开书就像剪开一个豁口,灌入一些宁静清新的空气,让世界清新起来。
归有光《项脊轩志》有云:“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文字像暮春从身旁路过的风,像初夏树上结出的小红果子,像舒缓的旋律,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有时一天下来什么也没有干成,但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就觉得没有虚度时光。
整理旧物,有些不舍得丢弃的书,是年少时同学离别的赠礼,那是最节约成本的相知方式。有的在扉页上写“鸟欲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还有写“愿君读书亦思我,从此天涯也咫尺”……时隔多年,书页已泛黄,那定格于美好的青春岁月温情依旧。那时,我喜欢用树叶、花瓣当书签,现在想想,亿万片树叶、千万朵花瓣都化为泥土了,而自己收藏着的那些用树叶和花瓣做成的书签,却成了青春的见证。
偶逛书店,遇到各种类型的读者——有拖儿带女的年轻夫妇,有悠然自得的退休老人,有好学上进的文艺青年。我们目光相遇时,都会会心一笑,有种“与君共读书”的美好。参加报社组织的读书会时,我与喜欢的作家或共读一本书的文友同聚一室,听听、聊聊,总会收获五六句箴言、交上两三个朋友。一些文友,即便在生活中很少联系,也常常互相惦念。
我读的书甚杂,从纯文学过渡到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我偏爱从经典中找到快乐。一月、一日、一时、一分的阅读过程中,尽管我似乎还停留于原来的鉴赏水平,但细细想来,分明又有些不同了。想一想,如果不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现在的自己,可能是另外一种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