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嘉明
通讯员 吴亚男
2022年以来,我市依托全新医保信息平台,不断深化医保电子凭证应用,加速推进医保服务数字化,提高医保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互联网+医保”服务不断升级,医保基金监管更加科学高效,群众医保服务体验持续优化。
医保云结算延伸到村
6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召陵区召陵镇殷侯村卫生室,看到前来就诊的村民络绎不绝。“这次拿药总共4.96元,您付1.98元就行了,剩下的钱医保会报销。”村医李如梦将一张单据递给村民刘松良。“不用我先垫上吗?”刘松良不太相信,得到李如梦的肯定回答后欣喜不已。
“如今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诊可直接刷医保卡,和在城里看病一样方便。”李如梦说,基层村卫生室开通了医保直接结算服务,使村民在村卫生室就可实现普通门诊、城乡居民门诊统筹、“两病”等医疗费用的即时报销。
为了让群众“零差别”全面享受医保待遇,市医疗保障局不断破除技术壁垒,破解推广难题,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该局组织人员走乡入村召开座谈会、推进会,摸清全市1317家基层卫生室的基本情况,充分掌握推进医保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随后,该局组织信息专职人员逐级开展系统实操培训,指派专人负责医保信息平台日常维护,并联合支付宝推出“刷码支付返现”活动,有效调动了村医使用医保系统服务参保群众的积极性。
“通过参加业务培训,我对医保惠民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掌握了云系统使用维护、医保云结算服务等技能,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医保方面的问题。”郾城区李集镇卫生院信息管理员王思远说。
目前,全市1292家村卫生室开通了医保直接结算服务,开通率达98.10%,基本实现全市医保信息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
“刷脸”就医方便群众
“我患有慢性病,每月都要来医院拿药。以前每次都要楼上楼下来回跑,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现在在家就能预约挂号,交费、拿药‘刷脸’就行,比以前方便太多了。”6月28日上午,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市直参保职工朱爱华对记者说。
就诊方式的巨大变化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也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挂号、交费窗口排长队的现象现在几乎没有了,我们也有了充足的时间与患者交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剑颖感受颇深。
市医保基金稽核中心主任李伟介绍,医保“刷脸”终端采用“实名+实人”核验技术,用户信息均由参保人员授权后存储至国家医疗保障局,有效杜绝了数据泄露风险,同时避免了医保基金被盗刷的风险,防止欺诈骗保的行为,维护了医保基金的安全。
前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应俊丽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打开支付宝小程序,切身体验了医保移动支付的快捷与方便。“整个就诊过程很流畅。小程序提供的服务很到位,就医消费记录、个人账户余额、每月交费情况一目了然。”高效的就医体验让应俊丽连声称赞。
“参保群众只要在手机或医保业务综合服务终端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即使不带医保卡,也可进行预约挂号、建档就诊、窗口交费、药房取药、诊间支付、报告查询,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市医疗保障局局长李红卫表示,今后,我市医保系统将开通更多贴近群众需求的智能化应用,方便群众办理医保业务。
医保电子凭证推广以来,我市累计激活122.76万人的医保电子凭证,全市1528家定点医疗机构和729家定点零售药店已经支持使用,覆盖224.35万名参保群众。全市所有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实现了医保移动支付应用,25家一级以上医院和部分连锁零售药店开通医保“刷脸”就医、购药服务。
智能审核系统规范诊疗行为
医生每天接诊很多患者,稍不注意就会给患者开出超出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如今,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这得益于市医疗保障局为医院信息系统添置的医保小助手。
“医院信息系统经过接口改造,新增医保智能审核事前提醒模块。通过模块录入医嘱,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及时提醒医师进行医保报销条件确认。这样可以保证医保基金更加合理使用,让患者用到更多参保报销的实惠药,减轻就医负担。”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巧说。
自2021年12月以来,我市依托省智能监管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深化医保基金监管改革,在全省首批开展医保智能审核工作。智能审核子系统可快速完成医保单据审核,一旦发现违规单据就会迅速定位、自动预警,实现对患者检查、治疗、用药的全程跟踪,在遏制过度医疗、不合理用药及规范诊疗行为、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智能审核已覆盖全市所有具有住院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累计完成数据审核37016条,共审核出违规费用212.4万元。
医保智能监管子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医保基金从事后审核到事前提醒、事中预警的全流程智能监管,有效破解了医保基金监管面临的点多、面广、量大、监管力量不足、取证困难等难题,为打击欺诈骗保提供了有力支撑,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规范使用,也实实在在惠及了广大就医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