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7月11日 星期

各地的食俗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从7月11日开始,我们就迈入三伏天。每逢三伏,古人一方面以清凉饮料避暑,另一方面又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久而久之形成独特的三伏食俗文化。“吃”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伏天的风俗也不尽相同,不妨来看看各地伏天都时兴吃些什么?

北京: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

北方地区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食更有利于补充营养。此外,夏天人们易食欲不振,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恰好是开胃解馋的食物,而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也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伏日吃面的习惯也由来已久。《魏氏春秋》记载,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指热汤面。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营养丰富又能发汗。

“三伏烙饼摊鸡蛋”,末伏时天气往往会稍微凉爽一些,烙饼也不会觉得太热。再煮上一锅绿豆粥,摊几个鸡蛋与烙饼一起食用,方便又美味。

吃饺子、吃面时,一定不要忘记喝汤,正所谓“原汤化原食”。

上海:头伏馄饨二伏茶

上海一直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风俗。在胃口不佳的燥热夏季,来一碗加花生酱、少许酱油和醋调味的冷馄饨来拌食,冰凉惬意的同时也令人食欲大增。

湖南、江西、江苏:头伏吃鸡二伏鸭

湖南和江西地区一直有“头伏吃鸡二伏鸭”之说。南昌有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传说中,湖南人头伏吃鸡有“规矩”:要将门窗关闭,穿好长袖衣,将鞋袜整齐穿上,并将裤脚用绳子扎紧,不许用风扇、蒲扇之类的东西,然后倒一小杯酒,慢慢食用,吃得大汗淋漓。

扬州则有民俗称“入暑三伏,一伏一对童子鸡”,传统是入伏以后要吃童子鸡,一般以清蒸为主,有温中健脾、补气补血之功效。

杭州: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

在杭州,旧时一到三伏,富贵人家要“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而手头紧张的穷人却是“头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火腿营养丰富,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清补功效,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能增进食欲,又防暑祛病。火腿、蹄髈最好是和冬瓜、莲藕等蔬果一同煮,还可以加点番茄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免过于油腻。

江苏、安徽: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在江苏徐州、安徽萧县部分地区,人们认为,羊经过春冬两季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膻味小。三伏天人们体内积热,饮用加有羊油、醋和香菜的羊肉汤后,全身冒汗,可驱散体内积热。而对老北京而言,以往越是天热,也越要来一碗冬瓜羊肉汤,趁热喝了,多出汗,把体内湿毒及时排出来。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中医认为,羊肉属于滋阴食品,春夏滋阴,夏吃羊肉补虚增力效果好,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可将体内的毒素祛除。

长沙:头伏狗二伏鸡,三伏吃甲鱼

长沙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头伏狗二伏鸡,三伏吃甲鱼”。“伏狗”“伏鸡”能补虚助阳、温里散寒,对于平日阳气虚、畏寒怕冷的人来说,可起到温补、祛寒湿作用,符合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甲鱼则有滋阴清热、健脾开胃的功效,适合于阴虚内热的人食用。

据《齐鲁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