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7月15日 星期
杜曲镇长枪王村
因红缨枪得名的村庄


■本报记者 尹晓玉

通 讯 员 王利生

提及临颍县杜曲镇长枪王村,很多人立即想到了木制品加工产业。该村已有600多年历史,村里有100多户村民从事木材加工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日本等国家。据村民代代口口相传及村志记载,该村的由来与历史上的“洪武大移民”有关。但村名为何与枪有关?7月1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长枪王村村支书王全木告诉记者,“长枪王”名字的由来要从600多年前的“洪武大移民”说起。据史料记载,1368年,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历经20余年战乱,满目疮痍,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有不少无人之地。为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史称“明初大移民”“洪武大移民”。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的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移民。大批移民经山西洪洞县办理手续后,走向全国广大地区。

据《长枪王村史》和《长枪王王氏宗谱》记载,在“洪武大移民”中,有王姓三兄弟带着家眷及祖传的红缨枪从山西洪洞县迁入临颍县,先在临颍县巨陵镇东济周村定居。后兄弟分家,兄长带着红缨枪的枪杆来到杜曲镇,在颍河故道西岸建村,取名长枪王村。二弟带着红缨枪枪头到繁城镇定居,取名营王村;因红缨留在三弟处,东济周村后改名英王村。

“红缨枪是木制品,在那个年代主要是用来防身的工具。我们村从建村开始就与木材加工有渊源。王家兄长带着家眷在长枪王村耕田建舍、繁衍生息,用木头制作枪杆的手艺也代代流传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枪王村的手工木制品种类越来越多,逐渐从防身武器发展到勺子、瓢等生活用品及各类家具。”王全木告诉记者,从他的曾祖父开始,他家里就是做木制品生意的。如今,他仍然在做家具配件、胶合板等生意。

“我们村一共有700多户,其中约100户从事木制品加工生意。”王全木告诉记者,从传统手工到机械化生产,长枪王村一代代村民靠做木制品生意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