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7月15日 星期

走街串巷 深挖民间故事


编纂工作人员在录制、记录老人讲述的民间故事。

■文/图 本报记者 齐国霞

“清朝光绪年间,小潘庄有一穷汉名叫王五。因家境贫寒,他常年在外流浪,时间长了胆子也大了,生活上过不去时就小偷小摸,甚至拦路抢劫。有一次他流落到山西省某县,因拦路抢劫案发,被官府抓获……”7月14日下午3时许,天气炎热,在郾城区孟庙镇潘西村一棵古老的槐树下,73岁的潘庆德老人面对镜头,慢慢讲述村里流传已久的《发配沙埠口的故事》。

故事讲完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召陵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江涛认真记下老人的姓名、年龄和电话等相关信息。随后,他把摄像机对准89岁的潘振松老人,听他讲述《节孝匾》的故事。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李江涛依然一丝不苟地录制。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建国也跟随故事收集人员在现场引导,鼓励老人们把村里流传已久的故事讲出来,留下宝贵的资料。他说:“《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统故事河南漯河分卷>》编纂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民协成员冒着酷暑深入田间地头,走街串巷访问相关人员,录制视频、整理文字。虽然很辛苦,但能把有关传说、故事收集保存下来,我们感到很欣慰。”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3月《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统故事河南漯河分卷>》编纂工作开始后,市文联多次召开交流推进会,各县区编纂组都派出了精兵强将,在街头巷尾与老农交流,到田间地头收集第一手资料,加班加点开展资料收集整理、扫描转换等工作。

据了解,截至目前,郾城区、召陵区、临颍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收集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及零星资料近百万字,并将部分手稿文档资料进行打印和扫描转换,进一步充实了漯河分卷的编撰内容。目前,各县区已完成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两大类别的初步整理。

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向丽表示,各县区在编纂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一步,各编纂组要对熟悉的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和筛选,为做好市卷本打好基础;要整理出县区卷本样板资料文档,同时拍摄一部分故事讲述人视频,提供给省专家组进行审看指导。市文联将想方设法解决各县区编纂组在编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使编纂工作人员增强信心、增添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