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8月17日 星期

我家的家风


■季 雪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憨厚的中年人带领一班弟兄在开封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辛勤劳作。这位中年人经常从自己的薪资中拿出一些接济家中更困难的工友。他有一件缀满补丁的棉大衣,冬天,这件大衣经常穿在体弱多病的工友身上。这位中年人就是我的爷爷,他常对我们这些孙辈说:“爷爷是一名泥瓦匠,心里一天到晚装的都是泥瓦匠的手艺和穷工友的琐事,谁家有难事我都必须帮!”

爷爷技术精湛、乐善好施,在同行中享有威望。开封解放时,临时政府选他作为工人代表在解放大会上发言,这是他一生中莫大的荣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豫南某县有一位干部,为谋划县里的发展经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车架上带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红色塑料皮记录本、手电筒、胶鞋、换洗衣物等,到农村进行调研,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忙碌的工作使他陪伴家人、关注子女成长的时间少之又少,儿女都对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生疏感。

那个年代干部工资低,普调的机会很少。一次,大家一致同意把唯一的增资名额给这位干部。他站起来对大家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资已经比很多同志高了,现在家中负担也不太重,这个指标还是给家庭最困难的某某同志吧!”

这位干部就是我父亲。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工作岗位。光阴荏苒,如今我已从工作岗位退休。回想3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感觉自己深受家庭影响。从爷爷到父亲再到我这一代,跨越了100多年的历史时空,忠、勤、诚是我们家三代人共同秉承的家风。“忠”是镌刻在家人骨子里的光芒,是我们向善向上的动力。“勤”让我们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同事及组织的认可,成为岗位能手。“诚”不断修正着我们的行为,使家里人在社会生活中做到不虚伪、不自恋,事事先替别人着想。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像父亲一样让出工作荣誉、让出年终奖金的情形不止一次出现,同事们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与朴实。汶川地震后,我弟弟作为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冒着余震的危险完成了采访任务。临走前弟弟把自己的两万元现金全部捐给了灾区。扶危济困已成为家人的自觉行动。

从小聆听爷爷和父亲的谆谆教诲,我家三代人共同秉承的家风是全家人奋进的不竭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