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当家长遇到熟人时,很多孩子会躲在家长身后。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迫孩子说“阿姨好”,或者给孩子贴上“胆小鬼”的标签,那孩子会更加抗拒和人打招呼这件事。
不过我们可能还会发现,当孩子熟悉了陌生环境之后,他会主动和他人说话,慢慢放松下来。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面对陌生环境或者陌生人的时候,首先会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外界环境和对方,当他觉得安全之后才会放松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要给孩子时间。同时我们要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孩子不愿意主动和他人说话交往,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比如我们在遇到熟人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先学孩子口吻和对方打招呼,久了孩子自然知道该如何去做。家长永远都是孩子首先模仿的对象。
为孩子积累“成就感”
孩子不愿意和同龄人交往,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自信,不愿意表现自己。要想让孩子建立起自信,我们需要不断让孩子觉得“我能行”!比如我儿子很喜欢拼东西,不管是乐高,还是雪花片,在他手里都能拼出各种形状的飞机、汽车、坦克、房子、动物等等。每当他拼出一个作品,我都会夸奖他有想法和创造力,同时还会引导他对自己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说明。不久,他在我的带领下,就知道了该如何完整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让他非常有成就感。
内向不可怕,可怕的是笃信外向性格有优势,强行扭转孩子性格和迷信内向的绝对好处,放弃引导孩子与人交往。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是按照父母预先制订的剧本出生和长大的,他们就像各种各样的小种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是父母当初期待的特质。但是无论外向还是内向,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性格,更何况很多孩子的性格都处于中间地带,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本来的样子,同时也要努力灌溉,等待这颗小种子开出拥有自己色彩的小花。
据深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