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2日 星期

与竹为邻


国画 竹 夏方明 作

■邢俊霞

明代文学家陈继儒一贯笔致潇洒,常常“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那年春日的一个夜晚,月华如水,花开芬芳,夜空的月色半明半暗,照在花瓣上绘出斑驳的光影,陈继儒泛舟湖上,唱着渔歌划向家的方向……

有人笑问:你的家究竟在哪里?他说:在那长满荷叶的池塘畔,那横架着的小桥旁。

侧耳静听,从竹林茅舍的纸窗透出的灯光里,似乎还有他阵阵的读书声。可见,竹林茅舍是陈继儒的心仪之地。

无独有偶。素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爱竹之人。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在其《墨竹图》上题曰:“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寥寥数语,读来意趣盎然。与竹为邻,陋室不陋;置榻竹中,竹凉心静。

我看《红楼梦》,读到林黛玉之所以选潇湘馆为住所,是因为“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我也是爱竹之人。以前写过两篇关于竹子的文章,一篇是《竹林咏竹》,一篇是《风过竹林》。闲暇时,我不止一次想入非非:那两次与竹林相遇都在白天,且时间不长。如果哪天能住在竹林里,与满山的翠竹做一回邻居,枕着竹子的“沙沙”响声入眠,不知道梦里的我会不会笑醒。

闺女、女婿帮我圆梦。他们把入住的地方选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离城开元度假村。度假村坐落于长龙山半山腰。据介绍,这里“抬头出尘,低眉入世。在崇山峻岭之上,与云雾交相辉映。拥有客房41间,竹林环绕,开门见山”。

上山的路蜿蜒盘旋,不是太陡,路两边种的全是竹子,一眼望不到边,葱翠茂密。由于植物都有向光性的缘故,竹子生长过程中就向日光多的方向倾斜,因此,这些挤挤挨挨的翠竹齐刷刷地向着山坡的方向微微斜起了身子。密集的竹梢低垂着,在风中摇摆,一动一静间尽显修长俊逸,纤细柔美。

沿着这条坡沟,就有那么几十户人家散落在道路两边,过着日子。他们大多为原住民,世世代代在这沟坡里繁衍生息。大山里的山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时不时有砍伐竹子的山民拉着整车的竹子从我眼前驶过,看得我心里直纠结。一是觉得好好的竹子被砍伐,实在可惜;二是觉得一竿翠竹能为百姓创造效益,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到达度假村,此时再向四周看去,我脚下的这片山已然成了凝固的海。青草、灌木、竹林交织在一起,把整个沟坎、崖壁“涂抹”得苍翠欲滴。我兴奋地沿着竹林边缘从这边走到那边,一直走到夕阳西下。“竹中窥落日”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落日、余晖、黛山、碧水,相互映衬,配合得天衣无缝。

当夜把幕布铺开,路灯亮起,并不像城里那样明亮晃眼,只照亮灯下一米见方的地方。微风拂来,穿过竹林,“沙沙”作响。其情、其趣、其意、其味令我沉溺其中,不忍挪动分毫。

入夜,躺在床上,我没有一丝一毫的睡意,辗转反侧,竟至天亮。出门,看见太阳已然端坐竹梢,光亮亮一片,蓦然间平添了些许浪漫的斑斓缤纷。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欢欣雀跃,驻足多时。意兴阑珊之际,我觉得苍翠的不仅是眼前的满山竹林,还是一种心情,抑或是一种从未打开过的梦境!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