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天地万物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立冬过后应当做好防寒保暖,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早睡晚起,饮食上可以适当进补。
天冷饮食适当温补
立冬是冬季的起始。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明显降低,养生首先应当做好防寒保暖。但要注意衣着太厚或太薄都不好。衣着太薄,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太厚,则会引起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侵并伤及肺、肾。
饮食上,立冬后宜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如食用糯米、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忌食生冷、黏、硬的食物。立冬时节,温补也不宜过度,羊肉、牛肉等滋补食物可适当吃一些。
立冬后气候将更加干燥,在温补的同时还要注意肺、肾阴精的保护。此时,饮食中可选取银耳、百合、莲藕、木耳、梨、柑橘类水果、新鲜蔬菜等养阴增液的食物进行搭配,以防止燥火伤阴后出现皮肤干燥、牙痛、口疮、流鼻血等症状。
立冬进补也要注意吃动平衡的问题,适当的活动锻炼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吸收、改善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能控制体重、增强体质,以迎接寒冬的到来。
进补膏方前先辨体质
立冬后,到了一年中进补的好时节。膏方被中医认为是秋冬进补的最佳方式。膏方虽好,但在吃之前最好先经过中医辨证,确定身体是否处于虚的状态。
临床上,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补的药物也有不同。比如气虚体质者神疲倦怠、动则气喘,可选以人参、黄芪、白术等为主的膏方;血虚体质者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可选以阿胶、当归、白芍等为主的膏方;阴虚体质者形体消瘦、口干舌燥,可选以生地、麦冬、沙参、龟板、枸杞等为主的膏方;阳虚体质者畏寒肢冷、尿频遗尿,可选以鹿角胶、杜仲、核桃仁等为主的膏方。
起居养藏适当早睡晚起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起居调养应以养藏为主。
养藏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立冬后睡眠应该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冬季白天短、夜晚长,正是因为冬季要养阴,所以晚上睡眠时间要比夏季更长。晚上早点睡觉,周末早上睡会儿懒觉,等太阳初升后再起床。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冬季阳气潜藏、养精蓄锐。如果违反了阳气的活动规律,身体容易受邪气的困扰而使免疫力降低。
情绪低落多晒太阳多运动
秋冬季节万物凋零,很多人可能会情绪低落。这时要珍惜每一个有阳光的冬日。只要有阳光,就要出去多运动,有助于消除低落的情绪。
正所谓“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还可以愉悦身心。冬天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非常重要。锻炼前可以先伸展肢体、慢跑等,等身体微微发热后再进行较大强度的健身运动。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还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排解。
对于寒性体质的朋友,立冬后还可通过艾灸扶正祛邪、补益强身。如足三里、神阙、关元穴是艾灸养生的三大穴位,可以顾护肾气以藏精。
据“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天冷饮食适当温补。
起居养藏适当早睡晚起。
多晒太阳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