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由各种因素引发的心肌的炎症性反应。
引发心肌炎的病因很多,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病毒感染是引起心肌炎最常见的原因,称为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流感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细小病毒B19等。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也是常见的病原体。非感染因素包括过敏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儿童各年龄段均可患病。发病之前的一周至三周内往往有感冒症状或消化道症状,发病后常见症状有乏力、多汗、气促、胸闷、活动受限、心悸、胸痛、头晕、面色苍白、手足发凉、精神差、纳差、腹痛、呕吐等。轻者无明显自觉症状,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严重的类型,约占急性心肌炎总数的11%。此病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发病早期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精神萎靡、四肢发凉等症状,需要重视的是往往还有腹痛症状。
心肌炎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无论急性期还是恢复期,都要保证卧床休息。同时,通过完善相关检查来明确病因、病情,如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除常规营养心肌治疗外,根据病情可能会应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等,重者可能会用到心脏起搏器及ECMO。心肌炎诊断及时并经适当治疗者,大多数患儿可痊愈;少数患儿迁延不愈者可能发展成扩张性心肌病。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范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