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1月27日 星期
第五届豫剧艺术节我市展演剧目
《必正与妙常》:经典剧目在新时代的传承


■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秋江河下水悠悠,飘萍落叶有谁收……”11月22日晚,作为第五届豫剧艺术节展演剧目之一的《必正与妙常》在市豫剧演艺中心精彩上演。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此次展演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豫剧院承办。当晚的演出通过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漯河日报抖音号、漯河发布视频号、梨园频道等十几家媒体同步直播,网络观看总人次达264.38万。

《必正与妙常》是市豫剧艺术中心作为王(素君)派艺术传承基地复排的王派名剧。该剧以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书生潘必正和尼姑陈妙常之间暗生情愫,冲破封建藩篱大胆追求爱情,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取材于明代剧作家高濂的传奇《玉簪记》,由著名剧作家周则生根据翁偶虹先生的京剧剧本改编。该剧由王素君亲授,著名导演石磊执导,国家一级作曲尤树江担任音乐配器,国家一级演员、王素君的弟子杨文丽(饰潘必正),优秀青年演员蔡月霞(饰潘必正),优秀青年演员李俊楠、张磊磊、李金慧(均饰陈妙常)主演,优秀演员吕方方、李金环、岳宗宝、贾传敬等在剧中分饰重要角色。

豫剧《必正与妙常》曾被多个院团改编、搬演,诸多唱段广为传唱,成为热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如何在复排时演绎出当代舞台艺术的新视觉、新意境?该剧导演石磊表示,此次复排,大家本着剪枝蔓、存精华的精神,对剧本进行反复整理和修改,使该剧的故事情节更精炼、结构更紧凑,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脉络更清晰,主题更突出。如,戏中增加了妙常幻想与必正谈情说爱的梦境,突出表现妙常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结尾“秋江”一场将剧情推向高潮,与开头“秋江”相呼应,“一人来,两人归”,突出鲜明主题。在舞台呈现上加入舞蹈元素来表现潘、陈二人的青春觉醒,着重描写他们为追求爱情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和清规戒律的束缚,使这两个艺术形象脱离了一般爱情纠葛,蕴含着争取个性解放的新义,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必正与妙常》演得真好,演员吐字清晰,唱功扎实。”“我们俩是邻居,都爱看戏,是市豫剧艺术中心演员的忠实粉丝,他们在漯河周边的演出,我们一场不落。”家住市区海河路的赵大姐和张阿姨是资深戏迷,这次在家门口领略高水平的豫剧表演,她们感到非常高兴。

“这场戏台词很抓人,舞台设计、灯光舞美、服装道具等都做到了精益求精,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听觉的盛宴。”带着家人一起来看戏的李女士说。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能够出演该剧我感到很荣幸。”国家三级演员李金慧说,她之前出演过《樊梨花》《七星剑》等剧目,工青衣,在《必正与妙常》中工闺门旦。“闺门旦对演员的身段和唱腔极为挑剔。我拿到剧本时还很忐忑。”李金慧说,在王素君先生、石磊导演和老师杨文丽的言传身教下,她逐渐掌握了演好文戏的要领,有了登台的自信。

“我是2021年加入市豫剧艺术中心这个大家庭,并拜在杨文丽老师门下。”国家三级演员蔡月霞表示,在排练中,小到一个眼神、一个手势,90岁高龄的王素君都亲身示范,这给了她演好这出戏的决心,同时立志要把王(素君)派艺术发扬光大。

演出结束,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停,观众们全体起立,向演职人员鼓掌致谢。专业、热情的戏迷给石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今天来现场看演出的戏迷这么多;二是没想到漯河的戏迷很懂戏,每一次掌声都在‘点儿’上。”石磊表示,传承版《必正与妙常》做到了以传承经典来培养青年人才。市豫剧艺术中心青年演员的扮相、表演、唱念让这部剧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舞台上。正是每一位演员的认真、执着和努力,使该剧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我相信,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有这么专业的团队,有这么一批青年演员挑大梁、唱主角,豫剧必定能在沙澧大地传承好、发扬好。”石磊充满信心地说。

《必正与妙常》演出现场。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