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兵
11月22日晚,《必正与妙常》作为第五届豫剧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在市豫剧演艺中心上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该剧戏票提前一周售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豫剧团和其所演剧目的受欢迎程度。
《必正与妙常》是豫剧王派创始人王素君生行代表作。王素君初学旦行,后转习生行,是豫剧舞台上不可多得的“生旦两门抱”演员。《必正与妙常》原名《陈妙常》,本是以旦角为主的戏,经过王素君表演后,变成了生旦并重的戏,配角变成了主角,剧名也改成现在的《必正与妙常》。故王素君有豫剧“文小生泰斗”“小生之帝”之美称,和王敬先、王秀兰并称“汴京三王”,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负有盛名。
《必正与妙常》讲述了男主潘必正落第后无颜回故里,投靠其姑姑——白云庵主持,欲在白云庵借读以待来科再考。女主陈妙常遇到潘必正后,两人经过三次相互试探后私订终身。潘必正的姑姑看透两人的情思,逼走潘必正。得知消息的陈妙常出走白云庵,去追随自己的情郎潘必正。
从内容上看,该剧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该剧没有《西厢记》那样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有普通人的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但故事情节足以打动人心。
从结构上看,该戏以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单线布局,脉络清晰。开场“投庵”通过潘必正简单的唱念交代起因,中间铺陈“送经”“琴挑”“偷诗”“逼试”四场戏,最后在轻松愉快的“秋江”赶舟中戛然而止,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套用古人推崇的结构就是“凤头”“猪肚”“豹尾”。
从唱腔上看,《必正与妙常》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王(素君)派圆润雅致、宽厚清醇、低回质朴、韵味绵长的艺术特点,“秋江河下水悠悠”“天上人间共团圆”等唱段更是脍炙人口,作为戏迷可以单曲循环来听。此外,我个人感觉王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吐字清晰,配乐声音比较低,唱腔比较高,有的地方接近清唱,让人不看字幕也能听得清、听得懂,百听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