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冬”是一条弯曲的丝线,两头打上两个圆结,表示纺线已经结束,是“终”字的本字。金文把两个圆结简化成两个点。篆书又把两个点连为一横,下面加上〈仌〉(表示冰),是年末结冰的季节,以突出冬季寒冷之意。
“冬”的本义是一年中最后一段时间,也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如春夏秋冬、隆冬、寒冬、冬装等。“冬”可以作象声词“鼓声”,原为“冬冬响”,后来因为人嘴里也可以出此声,所以左边加偏旁“口”,成为“咚”。
农历十月至十二月这三个月为冬季。冬天象征着纯洁、团圆、坚韧。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就在冬季,是阖家欢乐团聚的幸福日子。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