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了取暖,人们发明了火墙、火炕、温调房等取暖设施。火墙就是暖气的雏形。古人将房屋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墙下挖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烧上木炭,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整个房屋。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
而汉代皇后的宫殿,为了保暖会选择一种特殊的原料来涂抹,那就是花椒。据古籍《三辅黄图》中记载,汉代在未央宫中设有椒房殿,以花椒和泥涂墙壁做保温材料,“取其温而芬芳也”,冬天置身其内,有御寒保暖之效。当时,花椒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温层,椒房殿的墙壁还挂有锦绣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设火齐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到后来,“椒房”几乎成了皇后的代称。这种保暖建筑法也被后人效仿,据《世说新语》载,西晋全国首富石崇便“以椒为泥涂室”。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