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

让生命吐露芬芳 ——周瑄璞小说《芬芳》读后


■若 木

周瑄璞的小说《芬芳》是一部向乡土中原致敬的长篇力作。故事以一对农家兄妹的苦难经历为主线,勾画了一个家族四代人的不同命运,以饱含温情的笔触书写小人物的奋斗历程,再现中原乡村五十多年来的巨大变迁。

《芬芳》的主角是抱养来的女孩杨烈芳。她在贫困中坚强成长,为哥哥杨引章能继续学业而弃学养家,历经千辛万苦,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空,也成为整个家族的主心骨。玉不琢不成器。玉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足够坚硬,禁得起各种切割、雕琢与打磨。杨烈芳像她经营的那些玉器一样,经受命运的磨炼和锻造,最终玉汝于成。周瑄璞用质朴的文字写乡村女孩杨烈芳的成长和拼搏,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敢面对一个个挑战,用双手和智慧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好比一棵果树,从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都洋溢着浓烈的芬芳。

《芬芳》不仅浓墨重彩地刻画杨烈芳,也不吝笔墨书写前杨村的众多女子,可以说是一曲乡村女子的赞歌。烈芳的婶子春棉照顾瘫痪的丈夫,撑起一个贫穷的家,熬到老还在给子女带孩子。烈芳的堂姐素芬月子里被夫家抛弃,带着女儿小秋住回娘家,在屈辱与贫穷中挣扎,养大女儿,再也没有成家。烈芳的堂妹烈芹,赴新疆、奔南方,打工养家,最后依然两手空空无立足之地。这些女子,爱而不得、失而不舍,历经艰难困苦依旧坚强热烈地活着,如那些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经风吹日晒仍吐露芬芳。即使岁月沧桑,她们依然坚守本心,像锅里的红薯块,经过沸水煮熟仍有棱角,只是棱角变得圆润了;也像和田玉的籽料,随崩裂的山体被冲入河中,被水流无情冲刷,冲得看似圆形,但仍保留着一两个直角。这正是她们的成熟之美,沧桑而不失本真,乡村女子的质朴、热心、善良始终都留存在她们身上,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也始终都在。

比较而言,《芬芳》里的男性有些黯然无光——烈芳的父亲只顾自己吃个肚圆而不顾家,烈芳的哥哥引章数度落榜不顾家庭困难仍执意复读,小秋的爸爸成了城里人后无情地抛弃了素芬母女,烈芳的堂哥引运好吃懒做。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人也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引运去西安开早餐店,引庆去北京卖服装,慢慢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前杨村不仅是中原乡村的缩影,也是众多中国村庄的代表,五十多年的山乡巨变在周瑄璞的笔下一一再现。《芬芳》之所以充满生命力,在于周瑄璞对农村人的精神面貌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乡村生活进行了真实描摹,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看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和美好。《芬芳》的文字风格朴素自然,如乡间的微风、村头的流水、农家的日子,浑然天成。小说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基本都是中原方言。这不仅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读《芬芳》仿佛置身于喧腾的前杨村。

《芬芳》是周瑄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丰富的创作经验、扎实的文学功底呈现出的新时代山乡巨变的优秀作品。正如贾平凹评价的那样:“一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写活了时光,诉尽了乡情,描画出中原厚土的无穷魅力。一本书,留住乡愁。”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