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

朋友圈十年


■安小悠

不知从何时起,发个朋友圈要斟酌再三,最后索性不发,即使发了,也会设置可见范围和时间。然而,我记得最初的朋友圈不是这个样子的。

那时,朋友圈是心情的晴雨表,喜怒哀乐我都会第一时间分享朋友圈。朋友圈还是情感的互动场,关于亲情的、友情的、爱情的等。遇到任何难题,也大多能求助强大的朋友圈。种花、喝茶、听歌、观影,或生了病,或获了奖,或灵感乍现的几行闪光的句子,或整理房间时发现的青春纪念品,或各种吐槽……总之,每天能发朋友圈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有时图文并茂,有时仅一句话或一个表情符号,发了朋友圈,彼时心情就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前夜失眠,翻看了自己的朋友圈。我的微信号是朋友帮我注册的。记得开始时,我和最早加好友的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友情无疾而终。即使后来知道了他们身在何处,也不再轻易联系。到了这个年纪,彼此肩上都压着担子,再无学生时代的闲情。如今想起,会觉得那是几辈子前的事,细算下来,也不过十年而已。

我的第一条朋友圈发于2014年1月10日,发的是一张自拍照。那时我26岁,青春正盛,眼睛里充满了对美好人生的希冀。第二条朋友圈发的是一张黑乎乎的图,写着“人生第一次把汤圆煮成一锅粥,黑着吃下去”——当时竟然还有很多人点赞。除此之外,还有几条朋友圈发的是黑鸡翅、烂饺子、烙焦的饼……皆是我修炼厨艺路上的“经典”之作。如今再看,仍忍不住笑出声。

有一条朋友圈,写着“在最邋遢的时候偶遇少年初见,我只想说,老天,给我一条地缝吧”这样的字眼,还配一张田鼠打洞图。那时,我刚从产房出来,麻药未退,正浑身筛糠,头发又乱成鸡窝,如此状况下竟然碰到了一个男同学……接下来的那条朋友圈我写了“窗外的雪已等我太久,如果来不及,请不必再等我,把雪光换成阳光,待春来,一并还我”。那时,我正坐月子,初为人母,一夕之间从孩子升级为大人,那是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面蜕变,手忙脚乱、喜愁参半……

朋友圈仿佛结绳记事。这绳是时光之轴,其中每条朋友圈都是轴上的一个线索,记录着我们走过的日子。有段时间,我迷恋上了用毛线织围巾、手套、帽子等,发的视频和照片最多。其中一条是晒的给儿子织的小熊马甲,获点赞183个,堪称十年朋友圈点赞量之首。有段时间,我是“炫娃狂魔”。后来手机坏了,很多照片视频都没有了,还好能从这些发过的朋友圈找回一些。“一入肉门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有段时间,我喜欢种多肉,朋友圈晒的也尽是多肉的图片。它们颜值高,名字也充满诗意,青凤凰、仙女杯、蓝黛莲、若绿、毛海星、姬秋丽、千羽鹤……简直像来自仙界。

朋友圈是我们用手机截留的生活片段。翻看从前的朋友圈,发现自己曾那么幼稚、有趣、鲜活、热烈地活着。我为从前的开心而开心,却不为从前的难过而难过。我仿佛看到了曾伤感迷茫的自己,真想穿越时光去拥抱她,告诉她:“把目光放远一点儿,你就不伤心了。”年少时,尤其感情上,但凡受一点儿伤害,都是地动山摇、天崩地裂。而今,受再大的委屈和伤害也能做到不动声色,悄悄自愈。不知是那时的心太柔软,还是如今已把心上痂锻成铁布衫,百毒不侵了。

在我的朋友圈,燕子姐发圈最多。去年退休后,她和朋友组团畅游,去了很多梦想之地,西藏、青海、新疆、云南……看她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像自己也跟着她游历了一番。有过远方的她,现在待在漯河,常分享朝露晚霞,分享夏雨冬雪,分享沙澧河的每一道柔波,把寻常的日子过成了诗。她把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四季有花,却并不独享,都毫无保留分享在朋友圈。每当遇到生活的阴霾,我就去看她的朋友圈,瞬间觉得生活还可如此,便又有了勇气。有一段时间,她陪着老母亲重游老宅,乘晚风、吟烟霞、望秋月,赏芦苇、入枫林、看枯荷……我想:很多年后,这一定会成为她最美好的回忆。

我的朋友圈我作主。我频繁地发圈,绝不是为了炫耀什么,而是为了把今时今日的我,分享给未来的那个我。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