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着眼于富,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蹚出新路子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29.1元,增幅8.3%,超过省定目标1.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位。探索实行“建良田、育良种、推良法、铸良品”全链条粮食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粮食主产区稳粮增收、稳产增效新路径,全市推广36万亩“麦椒豆”套种,努力走出一条“一亩田万元钱”的路子。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百村倍增、千村提质”行动,以16个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推广“飞地经济”“土地托管”“资产租赁”等十种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村“兜底清零”,年经营收益达到20万元以上的村598个,占比47.12%,村级“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利用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等项目,安置暂时难以返岗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1.3万多人,利用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累计吸纳劳动力2万多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动力1.2万人。
致力于强,在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资源、技术、人才的独特优势,打好成果转化、主体培育、人才引聚等“组合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目前已突破16项关键技术,发布36项代表性成果,与企业达成科研合作项目124项,转化技术成果73项,成为河南万亿级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实施食品安全标准化、商贸物流标准化等一揽子专项工程,在农产品生产领域制定20项省级标准、309项地方标准,在食品产业领域制定了423项企业标准,填补了植物提取、运动保健食品、调味面制品等行业监管标准空白。加快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鼓励企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市的智慧农业发展方式,在临颍县建成5万亩5G智慧农田。临颍县成为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县、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漯河被确定为“省级数字乡村整市推进示范市”,“5G数字辣椒应用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
聚焦于美,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迈出新步伐
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和”的理念凝聚人心,以“美”的表现擦亮底色,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建成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及135个追溯点。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6%以上。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全市累计改造卫生厕所33万户,培育“美丽小镇”36个、“四美乡村”400个、“五美庭院”18万户,郾城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区)”称号。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市打造能体验乡村生活、农耕农艺乐趣的市级生态游线路27条,临颍县大郭镇胡桥村被确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食尚年华田园休闲游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创新推动乡村治理“网格管理”,深化德治、法治、自治融合,推动乡村和谐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