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1月26日 星期

七旬老人爱写诗 一字一句显真情

曹东亮在读书。


■文/图 本报记者 张玲玲

“我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写诗。我觉得诗歌最能表达我的情感。”1月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今年71岁的曹东亮笑着说。退休前,曹东亮是中学语文教师。退休后,曹东亮开始创作诗歌。对于曹东亮来说,诗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走进曹东亮的书房,三个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书籍,地上还堆放着十多个装满了书的箱子。“我爱看书,也爱买书。书房里除了我上班时用的教材,其他书都是买的,而且大部分我都认真读过。”曹东亮说,以前买书得去书店,出差或旅游时他最喜欢逛书店,看到喜欢的书就买回来。“记得有一年我去北京出差,买回来的书有几十斤重,下火车后我自己背回了家,累得气喘吁吁的。现在买书太方便了,网上下单后,快递员会把书送到家里。”曹东亮告诉记者。

除了书房里放满了书,曹东亮的床头、床边也摞着书。“我每天的必修课就是看书、读诗、写诗。”曹东亮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曹东亮对诗词情有独钟。采访中,提及古今中外的诗词佳作,曹东亮随口就能背诵。“上学及工作期间,我背诵了大量诗词,尤其是教学时,为了上好课,我查阅了很多诗词资料。”曹东亮说,“创作诗歌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退休前工作忙顾不上,退休后我就开始进行创作。”

对曹东亮而言,创作诗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常说,生活要有诗和远方。所谓远方就是外出旅游,走出日常生活的环境,看不一样的世界。诗歌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读诗,我们能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可以说这种体验感胜于旅游。自己创作的诗歌能让别人产生共鸣,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儿。”曹东亮说。

“倒海翻江,一鸣铿锵,蛟龙出水一声吼,鸥惊鹭慌张。忽然游龙排雁阵,插上翅膀一双双,看雁鸣激越,昂首向远方,一飞冲天化彩凤。去追问,地为谁老,天为谁荒。”这是曹东亮创作的诗歌《划龙舟》。“当时,我在沙澧河风景区看完龙舟赛后非常激动,灵感油然而生,就坐在路边用手机写下了这首诗。”曹东亮说。

《大雪的神话》《夜市归来》《晒暖》《眼袋》《秋雨》……对自己创作的诗歌,曹东亮都会以美篇的形式在网上分享。在曹东亮心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见所闻、感悟体会都是创作诗歌的灵感。“一般情况下,我创作一首诗歌需要三五天时间。”曹东亮说,不过,他的诗歌也有创作时间长的,如诗歌《蹈海》,他就酝酿了十多年。“1998年暑假,我带着孩子去青岛游玩。面对浩瀚的大海、汹涌的波涛,我激情澎湃,迎着一人高的浪头就扑了上去。事后,每每想到那一幕都后怕。”曹东亮说,“我一直想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太深沉,我找不到适合的词句,无从下手。酝酿了很长时间,直到2017年,我用三天时间写出了《蹈海》。全诗分为五个章节,将青藏高原、大海、长江等拟人化。这首诗由多个不同的意象组成。”曹东亮说。

自2013年退休至今,曹东亮共创作了500多首诗歌。2017年,曹东亮出版了诗集《一梦染晨曦》。凭着对诗歌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曹东亮多次被邀请参加与诗歌相关的学术会议。2023年11月,曹东亮应邀参加第八届别现代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我喜欢诗歌,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爱上诗歌。”曹东亮说。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