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张玲玲
图/本报记者 杨 光
1月22日,记者在市会展中心广场看到,天气虽然寒冷,但市民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的锻炼热情却没有减少,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器材区……到处都有老年人锻炼的身影。适量的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记者走访发现,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对于锻炼身体的认知度、积极性都很高,几乎每天都到户外锻炼。那么,在寒冷的冬季,老年人户外锻炼应注意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市老年体协秘书长刘元龙。
“老年人冬季健身应把握‘三原则’,即身体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刘元龙说,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人体的生理机能处于比较迟缓的状态,老年人进行户外运动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冬天外出运动时,一些老人为了活动方便,往往穿得比较少,在前往锻炼地点的途中很容易着凉。因此,老年人外出时最好披上一件大衣,等活动开了再脱下来。另外,刚运动完血液循环快,身体迅速散热,短时间内感觉不到冷。但由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冷空气很容易侵入身体,等感觉到冷时,其实身体已经受到侵害了。身体受凉可能带来肌肉痉挛、运动疲劳反应加重、抵抗力下降等症状。所以,老年人运动后应当及时穿上外衣,做好保暖工作。”刘元龙说。
老年人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冬季天气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肌肉和韧带也比较紧,如果突然发力,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甚至骨折。即使走路、慢跑,也要充分热身。”刘元龙说,寒冷天气,老年人晨练不要太早。当温度太低时,在户外使用健身器材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在0℃以下时,皮肤接触到冰冷的金属,很可能造成皮肤与金属粘连。在使用双杠或脚蹬器等器械时,最好戴上手套或穿上胶底鞋,以免脱手或滑倒。”
“天冷后,我就很少出门运动了。每天做家务也算是锻炼。”今年72岁的刘阿姨说。那么,家务劳动可以代替健身锻炼吗?“家务劳动虽然也是一种体力活动,有时甚至劳动强度远大于健身锻炼,但它们大多是局部运动,常为固定姿势,容易导致腰酸腿痛,而且家务劳动常常在嘈杂、污浊的环境中进行,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刘元龙说。
如果遇到持续低温或雨雪天气,老年人最好居家健身;在室内健身时,应做到科学、安全运动。“冬季室内环境相对封闭,空气流通性较差,锻炼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也不要让凉风对着自己吹,一旦感冒就得不偿失了。”刘元龙说,老年人运动要适量,长期坚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