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晓玉
2023年以来,市卫健委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探索健康新路径,将营养健康理念融入食品产业发展全链条全领域,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化食品产业体系,助力我市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依法认真履职,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食品安全标准与营养健康工作体系机制不断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水平稳步提升、风险监测预警作用发挥明显、国民营养计划和合理膳食行动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宣传有声有色,助力食品安全工作和健康漯河建设高质量发展,护航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营造良好环境、填补政策空白,打好“食品+健康”组合拳
2023年5月16日,市卫健委积极争取,成功承办了第六届健康中原高峰论坛。本届论坛以“健康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食品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助力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原建设。
为办好第六届健康中原高峰论坛,市卫健委设立了食品安全监测与营养健康科,市疾控中心增设食品卫生与营养科,我市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同时在卫健委和疾控中心设立食品科的省辖市,被省卫健委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直报试点省辖市。2023年底,全市所有公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的对接。
2023年12月9日至11日,漯河市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河南省首届营养与健康论坛举行。其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市政府、中原食品实验室三方进行签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漯河)合作实验室揭牌成立,河南省临床营养师协会成立大会暨河南省营养与健康论坛成功开幕,我市出台的《漯河市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30年)》填补了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领域的政策空白。
2024年1月5日,市卫健委举办我市首届营养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全市营养与健康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此外,市卫健委还出台了全市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组织市、县(区)卫生监督机构统一联动,全年共发放食品产品专项评价正式问卷130余份,收集相关建议、意见68条。
2023年5月、11月,市卫健委分别举办全民营养周暨“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采取线上主题传播和线下落地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倡导合理膳食,传播健康文化,推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素养,助力健康漯河建设。
“双轮”驱动,深入融合“大食物观”和“大健康观”
2024年1月30日,我市应邀参加全国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会议,并作为全国唯一省辖市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我市在发言中提出,将深入融合“大食物观”和“大健康观”,“双轮”驱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事业高质量融合创新发展。
推进安全保障“数智化”。落实医疗机构食源性监测报告监督员制度,将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覆盖面扩大至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年底前完成市、县、乡(镇)三级网络建设。扩展“智慧食安区块链云平台”应用场景,绘制食品安全风险地图。加强食品安全与营养过程监管指导,向企业派驻食品安全监督员与营养指导员,形成“行业+监管+属地+企业”的监管体系。争取食品数字标签试点落地漯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
推进营养健康“标准化”。研究出台具有漯河特色的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指导食品企业制定高水平企业标准,鼓励头部企业参与食品安全营养国家、省级标准的跟踪评价工作,以标准制定引领产业发展。
推进合理膳食“普及化”。深入推进营养学校、营养餐厅、营养健康乡村、营养健康社区建设。推进临床营养科建设,实施重点人群临床营养干预,拟出食养处方,提高膳食指导的个性化、适应性和操作性。继续开展全市营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向上级争取建立1个省级营养指导员培训基地,培育至少50名营养指导员,充实完善营养健康科普专家库。将食品营养与健康纳入医疗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医师公共卫生培训和村医轮训,提升营养健康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水平。
食品安全与营养关系着每个人、每个家庭的身体健康,“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市卫健委将持续深化落实各项标准要求,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