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佳肴丰盛,孩子们难免出现消化问题。
从临床经验来看,节日期间孩子一般易出现以下情况:肚子鼓鼓的,有的伴有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伴有口臭;大便次数增多,出现排稀便或大便酸臭。年龄小不会表达的孩子,会出现没有原因的哭闹,要注意可能是消化不良所致的胃肠痉挛等。有些孩子因进食高油高盐高糖辛辣的食物或吃较多肉类食物,出现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流鼻血、牙龈肿痛等。
春节期间,餐桌上的美食种类繁多,很可能某一种食物成分会导致孩子过敏,有些孩子会出现皮肤问题,如皮肤瘙痒、皮疹等。春节期间尤其要警惕消化道异物的发生。节日里孩子在跑跳嬉戏的时候,很容易使食物呛入气管里,出现呛咳、憋气、面色青紫等,威胁生命安全。此外,鱼刺、枣核、小块骨头等也容易卡入孩子的喉咙,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看管。
消化道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5岁以下儿童在儿童消化道异物患者中比例最高,达75%,同时并发症和死亡风险也很高,家长要多加注意。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反复呕吐、腹痛不缓解、排稀便次数多,出现精神差,甚至拒绝进食、尿量少等症状,一定及时要到医院就诊,警惕严重的胃肠炎、胆囊炎、肠套叠等疾病。
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一是注意给孩子添加主食。二是保证蔬菜的种类丰富,少吃零食。水果要新鲜,每天适量应季水果。过多饮用饮料或果汁,会导致孩子腹胀、腹痛、食欲下降。足量的白开水及适量的牛奶,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三是作息时间不如平时规律,也会导致孩子胃肠功能紊乱。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节日期间的食品卫生,建议使用公筷。四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防止肥胖。
假期孩子外出旅游的过程中,有些会出现腹泻,同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专家表示,这通常是因为进食了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物。
春节外出时该如何预防呢?
一是注意手部卫生,建议家长自备免冲洗的洗手液。二是建议去卫生条件好的餐馆用餐。水果清洗后要擦干表面的水分,或者去皮。三是建议给孩子喝煮开的水。四是可备一些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
据《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