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2月20日 星期

豆沫飘香


■华文菲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留下许多美好回忆。在我记忆的长河里,一碗豆沫宛若一朵莲荷,带着清香在童年的河流里绽放……

第一次喝豆沫是跟着父亲赶年集时。那时,我早就从大人嘴里听说过集市上卖那种热气腾腾、散发着浓浓香味的豆沫,但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过了腊八节,父亲该赶集买年货了,我就壮着胆子说:“爸,赶集时带上我吧?你去买菜时我可以看着自行车。”父亲同意了。

虽然寒冬腊月的清晨很冷,但听到父亲起床的声音我就一骨碌坐了起来,麻利地穿衣、洗脸——我比父亲先收拾停当,然后又提上篮子、打开大门,站在门外等穿着大棉袄、戴着火车头帽子和棉手套、围着围巾、推着自行车出来的父亲。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抱我坐到自行车前的大梁上。一路上,我就好像坐在他的怀里,既温暖又安全。

黎明的雾气很大,一路上父亲骑得很慢,一个小时左右才走到集口。我从自行车上下来,边跺着坐麻的双脚边望着热闹的集市,立刻兴奋起来。父亲把自行车停好,叮嘱我别乱跑,等他买好东西就带我去吃饭。我很听话,站在自行车旁耐心地等着。吞着口水、搓着冻僵的小手,肚子已开始“咕咕”叫的我终于等来了父亲。他把篮子挂在车把上说:“走,咱们吃饭去。”

豆沫摊摆在集市边的一大片空地上,我还没走到跟前,香味已飘进鼻孔。放眼望去,人们或蹲或站,手里端着冒着热气的碗,升腾的热气像一朵朵蘑菇云。饭场的说笑声、喝汤的呼噜声、人们的打招呼声、卖饭的吆喝声掺杂在一起,甚是热闹。我和父亲也加入其中。接过老板递过来的豆沫后,父亲又买来了牛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碗可口的豆沫配上香喷喷的熟牛肉,对我来说简直太奢侈了。我实在不舍得大口喝这碗向往许久的美食,细细嚼、慢慢咽,满足感爆棚。喝完豆沫,我浑身热乎乎的。那是幸福的香气吧!

爷爷患上胃病后,一直住在北舞渡镇的姑姑家休养。姑姑经常给爷爷做豆沫喝,爷爷的身体竟慢慢好了起来。有一次,一位长辈和我聊起豆沫的来历。她说,北舞渡曾是有名的渡口,很是繁荣。有一年,一名来自河北的年轻男子流落至此,被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妻收留。有一年冬天,来北舞渡逃荒要饭的外乡人很多,男子触景生情,和养父母商量后在街上架起一口大锅,每天早晨都用小米面、炒黄豆、青菜、盐烧一锅咸粥,分给这些受冻挨饿之人。那一年他们的咸粥救济了很多人。后来,为了谋生,男子每天走街串巷叫卖这种叫豆沫的饭食。从此,豆沫就在北舞渡落地生根。早期豆沫里的食材较少,就是小米面、炒黄豆、青菜。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又添加了油炸豆腐条、粉条、芝麻、花生碎等,营养价值也越来越高。

长大离开老家后,我喝过各种各样的汤羹,感觉都没有故乡的豆沫好喝。有时,想喝豆沫又买不到时,我也学着做过多次。虽然是精挑细选的优质食材,也认真地把小米面用文火炒香、把豆腐用调和油炸成外焦里嫩的金黄豆腐干,但无论怎样用心,也做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前段时间回老家和家人去北舞渡闲逛,看到路边卖豆沫的摊子时,我忍不住买了一碗来喝。喝着喝着,竟喝出了童年的味道,我的泪夺眶而出。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