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2月20日 星期

与母亲守岁的时光


■邢得安

除夕夜总是要守岁的。人们用这样一种古老的方式迎来送往,希冀来年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每当看到一家人围桌而坐,边看春晚边聊天的画面,我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除夕夜与母亲一起守岁的情景。

在我的记忆里,家里的一切都由母亲打理,过年更不例外。除夕夜,母亲忙完家务,便又在堂屋支起案板准备包第二天早上要吃的饺子。在我们这里,除夕夜不是做一大桌子的年夜饭,而是只吃饺子,正月初一的早饭也只吃一顿饺子。我们姐弟五个围着案板坐,母亲擀面皮,我们动手包。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饺子放满了托盘。我包的饺子最另类,属于站不直、躺不稳的那种,惹得哥哥姐姐乱笑。母亲会拿出一枚硬币包在饺子里,说如果谁在正月初一早上吃到这枚硬币,谁就格外有福气。为此,那时我总在夜里做吃到了硬币饺子的美梦。其实,有梦想的又何止是我?母亲也一样。她希望往后的日子越来越好,更希望儿女长大以后有出息。

包完饺子后,我们开始守岁。在我们这里,守岁也被称为“熬年疙瘩”。除夕夜是母亲一年中难得清闲的一夜。不停旋转的纺花车停下了,装棉絮的筐子也被束之高阁。父亲在屋子正中腾出的空地上燃起柴火,供我们取暖、围炉夜话。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映红了门外的皑皑白雪,低矮的房间里温暖如春。为了营造氛围,母亲还会在火堆旁放上一把豆子或玉米,时不时“砰”的一声响,然后一粒爆米花就能吃了。我们一阵乱抢后总是哈哈大笑。父亲被我们挤得没了地方,总坐在一旁无声地吸着旱烟。母亲则娓娓讲述那个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故事——不识字、不会讲大道理的她总用那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在很多个还用煤油灯照明的除夕夜,母亲徐徐地讲着,我们静静地听着,那一刻是多么幸福、温馨。熬得实在受不住了,我就睡了,一觉醒来已是新年。外屋的灯还亮着,不知母亲是起得早还是一夜未睡。我扭头一看,一套崭新的棉衣棉裤整齐地放在床头。

母亲的一生,苦难多于欢乐。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虽然身体欠佳,但每逢除夕夜她仍坚持和我们守岁,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她说:“能活到不愁吃、不愁喝的新社会,我应该知足了。但我是真的不想离去,还想多和你们守几次岁呀!”

守岁守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对亲情的留恋吧!新年到了,我也要步入古稀之年了。我也和母亲一样,想守住流逝的岁月,守住那些共同守岁的时光。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