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市两会提出的‘聚焦高质量、奋勇争第一’,为我市今年怎么拼、怎么干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全市‘三农’战线将认真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逐项对标对表重点任务,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争当乡村振兴全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排头兵。”近日,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罗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4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做好“三农”工作,重点在“稳、融、美、强、富、干”六字上做文章。
立足于“稳”,争做“大食物观”的领跑者和践行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410万亩以上,全年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36亿斤左右;积极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90万亩(复种)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建设示范区21万亩以上,切实提高我市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注重于“融”,巩固提升全产业链漯河发展模式。持续深化“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围绕“食品+”理念,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对食品工业适配性,持续推进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化联合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五级订单”生产模式,拓展农产品初加工,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大做强临颍、舞阳、郾城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争取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26万亩、玉米密植达20万亩、麦椒套种达40万亩。
聚焦于“美”,打造郑州都市圈绿色生态体验地。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建设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示范带、红色产业经济带、西大坡示范带、贾湖文旅融合示范带等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五星”支部创建示范村集群;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巩固“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整治成果,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6000户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以上,高质量打造和美乡村生态旅游线路27条,狠抓美丽经济、乡贤经济、土特产经济。
着力于“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育种创新攻关,培育一批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品种;以争创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为抓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产业、食品企业、中原食品实验室三方合作,组织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对接中原食品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
着眼于“富”,积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用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种模式”,大力推广临颍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模式,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50%;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推进闲置宅基地、农房、荒地、坑塘、“光伏+”等资源盘活利用;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年培育高素质农民8000人以上,为农村劳动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次;以高职中职院校为依托,利用高校电商人才资源,探索建立“校村电商联盟”,在符合条件的村庄设立电商直播实践基地,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实现校村共赢。
铆足劲“干”,确保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用好乡村振兴月讲评、“5+1”评价制度,落实乡村五大振兴专班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专班工作高效运转;落实乡村振兴市级领导定点联系乡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罗静表示,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锚定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围绕现代化漯河“三城”建设,积极践行“大食物观”理念,通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产业富农,持续推进“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造郑州都市圈内的和美乡村绿色生态休闲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