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孙 震
如今,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是不少年轻人追求的新的生活方式,去夜校上课也成了一股新风潮。夜幕降临,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为生活“充电”。
市文化馆主办、相关社会机构承接的首期“沙澧星光”市民艺术夜校培训班近日已全部开课。3月25日至3月29日,记者深入各个课堂进行采访。
“起身,跳动;向左,向右。再来一次!”3月25日晚7时,华东商务中心一间形体教室内,十余名女生跟随老师韩阳甩手摆臂练习爵士舞动作。
韩阳说:“爵士舞目前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它的特点是可以自由自在地跳,加上动感的节奏和富有活力的肢体动作,看起来很酷。”
“‘说文解字’古香选用的原料多为沙澧河岸边的榆树、艾草、香花草、薄荷草等,同时采用中药材如沉香、檀香、崖柏、冰片等。通过选料、碾碎、研磨、配料等多道工序,采用纯手工制作而成,具有清新、芳香的特点。”3月26日晚7时,在五一路一家制香工作室,老师郭艳艳正在向8名学员讲解制香的历史。学员边听边记,有的拿起手机赶紧拍下老师的PPT课件,生怕遗漏知识要点。
制香班学员祁女士说:“制香传递的是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理念。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学习一项新技能可以修身养性。我很享受这样的学习氛围。”
“没想到市民艺术夜校这么受大家欢迎。招生公告发出当天,所有课程报满,甚至一些课程半个小时就报满了。”市文化馆培训部主任胡蝶介绍,为丰富我市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市民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市文化馆联合相关社会机构以低收费模式开办“沙澧星光”市民艺术夜校。首期共开设传统插花、泥塑、制香、瑜伽、中国舞和爵士舞六门课程,时间集中在周一至周五晚上,每节课为两个小时。
“市民艺术夜校的课程内容丰富,可靠性也非常强。”学员侯女士坦言,浏览课程介绍便知,夜校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质量极高。中国舞老师刘璐是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漯河启航音乐舞蹈学校创始人,从事舞蹈专业教学15年;瑜伽老师大霖从事瑜伽教学15年;爵士舞老师韩阳是河南省首届舞蹈大赛金牌教师,擅长民族、古典、街舞等各种风格舞蹈。
此外,部分课程还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授课。传统插花老师刘长青是高级花艺师、省花协鲜切花协会副会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技艺传承人。制香老师郭艳艳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文解字”古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泥塑老师丁大军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河上街泥塑传承人,2019年创办了河上街泥塑工作室。“非遗类、传统文化类项目非常受欢迎,课程一上线就被抢空了。”胡蝶说。
有学员表示,上了市民艺术夜校才突然发觉,原来自己对那些看起来陌生的领域仍然保留着好奇心。
插花班学员赵女士是一名“85后”。平时赵女士就喜欢摆弄花花草草,但一直没有机会学习传统插花技艺。市民艺术夜校给了她学习的机会。她说:“学无止境。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可以学习新东西,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
“这里的朋友不会和我聊工作。”爵士舞班学员王女士觉得,市民艺术夜校给了她松弛感。以前,王女士的朋友圈比较小,大家聊天的内容也多与专业、工作相关。在这里,她有了因爱好而结识的朋友,“大家一起聊天,说说笑笑,挺开心的。”
郝梦妍今年24岁,是市消防救援支队机动大队的一名文员。她说,自己的生活曾经非常枯燥,现在一口气报了四门课——传统插花、中国舞、制香、泥塑,收获了久违的快乐。“大家都是因为喜欢才相聚在一起的。在市民艺术夜校学习相当于‘充电’,让我有更好的状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和工作。”
“市民艺术夜校的火爆是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王丹说,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人们对抗内卷、躺平、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积极心态——从身边的人那里汲取向上的力量,从人与人的交往中获得情感增量。
“希望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我希望夜校常开。”“还想学习更多传统技艺。”……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学员的心声。“夜校热”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这也将考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