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15日 星期

灶间的春天


■安小悠

家乡的春天,是田野的万紫千红,是村庄的鸟语花香,但我更期待灶间的春天。

灶间的春天,从一把春韭开始。正月葱,二月韭。农历二月初的周末我回老家,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割了菜园的韭菜,给我包韭菜鸡蛋馅饺子。春韭鲜美,父亲拿烙馍卷生韭,也吃得津津有味。如果春韭切段拌上香油、淋上醋,就是一道可口的小菜,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样的饭食是可以待客的,最宜久别重聚,不必邀月就能举杯畅饮。农家院落、朱门深苑,都少不了一畦韭菜点缀,“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半青篱畔草,半绿畦中韭”,田园诗意尽在其中了。

雨水节气过后,风柔了,地软了,田野中各种野菜便蓬蓬勃勃地钻出地面,在阳光下兀自舒展身姿。马齿苋、荠菜、蒲公英、灰灰菜、野蒜苗、面条菜等如雨后春笋般从土里冒出来,慢慢展露翠绿的叶子。这时拿了小铲,挎上竹篮随母亲去颍河河滩挖野菜,翠生生、水灵灵的野菜遍地都是,想吃什么就挖什么,也有急性子的开了花,但那花也是嫩的,照样好吃。野菜是有一种野味在其中,很难用文字描绘出来,你必须得亲自尝一尝。家乡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这天要摊煎饼。据说煎饼极像龙鳞,故又谓龙鳞饼,吃了龙鳞饼,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母亲把新鲜的荠菜淘洗干净,切碎后加入面粉调成糊,平底锅加热放油,取适量糊入锅摊平,成型后翻转,煎至两面金黄出锅。母亲摊的荠菜煎饼外酥脆内松软,一口咬下去,春天就在唇齿之间了。除了摊煎饼,荠菜还能包饺子、烧豆腐汤、做菜馍……总之,以荠菜为食材,母亲可以做多种美味。

烟花三月,处处逢花,樱桃花、梨花、杏花次第盛开,除了花多,能吃的菜也很多,光菜园里的就吃不完。春天真的可以让人放开肚皮吃,补一补冬日缺菜的遗憾。蒜苗抽薹前,茎白叶翠。中午吃捞面条,薅两根切碎或在蒜臼中捣碎,加醋、生抽、香油、盐,浇在面条上拌匀,白面绿汁,不用臊子也可连吃两碗。惊蛰过后,采了鲜嫩的油菜头清炒,配上母亲烙的小圆饼,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若再蘸点儿奶奶晒的黄豆酱,那味道就是浅春与浓夏的“迎面相逢”、碧叶与红花的握手言和,一切尽在不言中了。从菜园拔几棵莴笋。切丝、切片,凉拌、炒食,所谓春日食事,皆在这一盘盘的人间烟火中了。

到了清明节,春意正浓。风吹柳絮,火起厨烟,构树穗、槐花、榆钱、香椿芽……样样都是鲜物,皆为大自然的恩赐。所谓青黄不接,于我是不存在的,有这么多的吃食,我只恨没有八戒的饭量。母亲亮出十八般厨艺,烹饪出一道道春天的菜肴。吃妈妈做的任何饭都幸福无边啊!春天真是慷慨,不仅拿出了最好的食材,还拿出了绝佳的散文诗:构树穗,是新透绿窗纱的虫声的预演;槐花,是冬天库存的雪幻化的一场盛大花事;榆钱满钵,日子就此富裕起来;香椿,是春天站在树旁,迎接远道而来的夏天,和你……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