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6月13日 星期

与书同行


■陈 聪

年少时的梦,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记忆中,小时候每个月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妹妹一起去两里路以外的镇上买一本叫《海燕》的杂志。我们常常是早上就去,蹲在人家的书摊旁,把手在衣服上擦上好几遍,蹑手蹑脚地取下那白色的木夹子,摩挲着光滑的封面,如饥似渴地把能翻的书都翻上一遍。太阳越升越高了,我们还是舍不得离开。偷偷地瞥了摊主一眼,看他脸上的表情还是温和的,我心想:那就再读会儿吧!快中午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向家的方向走去。怀揣着心爱的《海燕》,我觉得心里有一团火在燃烧。

读师范的第一个寒假,我借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那是一本破烂得近乎让人不忍直视的书。我用胶带把破烂处一一粘好。这一读,便再也放不下。它像一块磁石,让我的脉搏与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我喜欢书中的少安、秀莲、少平、润叶,他们像我身边的人一样可亲可爱。一遍遍,我与喜爱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一起笑、一起哭。我的心在宁静的暗夜数次回到梦中的双水村、原西城。书中的一字一句仿佛把我拉到了那个时代,体会着生活的艰苦、农民的质朴和爱情的纯粹。那个假期,我热切盼望着开学,几乎是数着日子望眼欲穿。

这本书中有段话让我感受很深:“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生活吧!即使是痛苦,也应该看作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这段话时时激励着我,在我学习消沉时、工作受挫时、人生低迷时给予我力量。正是这破烂的书,让我第一次领略了长篇小说的魅力。随后,我或买或借,去读我梦寐以求的书籍。我喜欢上了每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每读一部,眼前便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

师范三年,学校的图书馆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忆起午后阅览室里那“沙沙”的翻书声,回看一本本摘抄本、一篇篇稚嫩真挚的随笔,我有一种嘴角上扬的幸福。真的,青葱岁月里,只要打开一本书读,一个美好的世界就会在眼前展开。在书中,我们可以见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生活、得到一些不同的生命感悟。

褪去年轻时的青涩,先为人师,后为人母。我特别感谢自己读过的书,可以让我和学生在课堂上思想碰撞,可以和他们聊文学、聊生活、谈感悟,每一次课堂上收获的幸福和惊喜都令我深深感动。

每个暑假,送完孩子去艺术班,我总会走进书店,在书海中遨游。那些读过的、想读的书,看一看、翻一翻就觉得心安。甚至,有时我会莫名地对一本书的封面感兴趣,因为它时刻提醒我走在这美好的人间。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我总要盘点一下这些年读过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有很多书明明读过,却只留下了一个书名的印象。那些在读的过程中觉得受益匪浅的内容,不知不觉已经被遗忘了。曾经有人问: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有一个最好的答案: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

我一直喜欢三毛的这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许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与书同行,便可拥有一个精神富足的小宇宙,给人带来无尽的慰藉与愉悦;与书同行,便能在岁月里绽放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一步一个春天。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