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7月23日 星期

校园安全教育的探索实践


■谢迎莹

校园安全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夯实和谐、文明校园建设的基础,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增进学生对潜在危险的认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呢?

建设校园文化

营造安全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反映校风校貌的窗口。校园文化作为环境育人的重要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教育的和谐氛围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张贴教育海报、黑板报展示、橱窗宣传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视觉记忆;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校园电子屏、“星”舞台等宣传,增强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听觉记忆。

实践中,我发现学校建设的“金桥”红领巾消防体验站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防角主题墙、常见消防服装(器材)展示、消防安全知识翻板游戏、消防安全知识快车四个区域的展示,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还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上消防安全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每月消防员到学校为学生上消防体验课。消防员围绕校园火灾特点和危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怎样发现和消除身边的火灾隐患、如何正确拨打119报警电话、如何正确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并重点叮嘱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火、用电,避免火灾的发生。两周一次的红领巾讲解员宣讲活动,打造校门口的消防安全宣传角,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师生学习和生活,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达到“小阵地大宣传”的效果。

每天早上7点40分,班主任带领学生将安全知识排练成小品、快板、课本剧等,在学校“星”舞台展演,既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安全信息,又在编排、展演中创新了教育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构建课程体系

增强安全意识

将安全教育课程化有助于教师系统性地整合安全知识,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学到连贯的安全知识。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构建了多个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1530”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气候变化等,在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并将安全教育内容通过“三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天放学前1分钟进行安全提醒,每周放学前5分钟进行安全小结,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举办专题安全讲座,从而实现全过程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开设“3+N”安全教育课程,能有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低、中、高三个阶段,设置“N”个安全教育内容。如防溺水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食品安全教育、科学用眼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数十项安全教育内容。二是根据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学生认知规律设置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目标。如交通安全教育。给低年级学生讲如何安全过马路、识别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针对中年级学生,强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注意哪些事项;针对高年级学生,重在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指导学生在使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总之,低年级段重在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中年级段重在培养安全意识;高年级段侧重安全行为的养成、安全责任感的培养。

特色项目化实践

提升安全能力

项目化学习注重知行合一,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在项目化实践中先向学生提出和生活相关、有挑战性、比较复杂的安全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完成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在发现问题中创造、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如我们通过“项目设计、建设管理、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梳理出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操作实施。如“交通安全项目化学习实践”:我校周边居民楼较多,上下学时间段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就这一问题,组织高年级学生撰写一份针对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的调查报告,包括人流量、车流量、事故起数和潜在风险点等,随后基于调查结果,师生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并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在育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借助城管、交警等力量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设计交通安全宣传海报,举办“星”舞台节目展演、“小手拉大手”家校活动等,向全校师生、家长宣传如何规范停放车辆、怎样安全出行等,进而消除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造成的安全隐患。诸如此类,多个安全项目实践,多元教育方式融合,让学生在理解中掌握安全知识,在实践中增强安全意识,在项目化学习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可迁移的思维方式,共同为孩子营造安全成长的环境。

总之,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索与实践发现: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将安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将安全教育课程化,为学生构建系统的学习框架和知识结构;将安全教育项目化,开展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助力赋能。

——本文系2023年漯河市安全教育研究项目《学生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LHKT2023008)成果

(作者单位:漯河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