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琪
我爱吃豆腐。
豆腐可以淋上香油,和香菜、小葱拌着吃,也可以辅以青椒、土豆等炒着吃。豆腐和鲫鱼等肉类一起炖汤滋味醇浓,和冬瓜、海带、白菜等一起炖汤滋味清甜。不管其他食材是苦、辣、酸、甜,豆腐都能与其产生崭新而美好的滋味。
小时候过春节,做豆腐是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老家附近有一家卖豆腐的,老板老刘每到春节都会帮大家做豆腐。各家把豆子泡好,然后送到老刘家加工。那时,妈妈会把豆子泡上一天,然后提着湿豆子去老刘家。老刘家有一个大石磨,一头蒙着眼的毛驴一天到晚在磨坊里转圈。湿豆子被放入磨盘中间的洞里,磨成象牙白的豆浆,然后再大火煮沸。关火后,揭去豆油凝成的豆皮,用卤水一点,原来浑浊的豆浆立刻变成了絮块状豆腐脑和清水。撇去清水后,把豆腐脑盛入铺好纱布的荆筐内包好,再压上一块大石头。个把小时后,水豆腐就做成了。
妈妈用木制的托盘托着豆腐回家,我就在后面一溜小跑紧跟着。回到家,妈妈用勺子挖下来几块豆腐放进碗里,撒上盐和葱花,再浇上芝麻酱。香喷喷的、温热的豆腐入口即化,那是我过年时才能体会到的快乐。
春节时做好的豆腐通常一半做油炸豆腐干,一半做冻豆腐。冻豆腐的制作比较简单:在豆腐上盖一块干净的布并放在院子里,一夜后就变成硬邦邦的裹着一层冰的冻豆腐。油炸豆腐片做起来麻烦一些,需要把豆腐切成厚薄适中的片,然后放进油锅,炸至外表金黄。豆腐质地细腻,油炸后外皮有韧性、有嚼头,内部仍细腻、滑嫩。
油炸豆腐片和冻豆腐都是制作传统美食大锅菜的极佳配菜。做好的冻豆腐有蜂窝状的孔洞。冻豆腐一旦和肥肉片、白菜、萝卜、粉条、辣椒、葱花相遇,看似冰冷的“盔甲”立即瓦解,孔洞迅速被浓香的汤汁“占领”。油炸豆腐片和冻豆腐在沸腾的汤水中跳跃,变得比肉都好吃。冬天,一碗热腾腾刚出锅的猪肉豆腐大锅菜真是人间美味。
我家小区附近有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瘦瘦的,细眉细眼,脸上常带着笑意,无论春夏秋冬总是穿得干干净净。他做的豆腐特别好吃。他的三轮车上驮着两大盘水豆腐,上面盖着黄豆色的纱布,下边用水桶接住豆腐渗出的水。一盘豆腐质地比较硬,适合炒菜炖汤;一盘豆腐质地较软,直接做成热豆腐。老人一出摊,三轮车周围就聚拢很多人。吃热豆腐的人比较多。老人把热豆腐切成不规则的豆腐块,放入碗里,根据季节不同浇上香椿汁或十香菜汁,再浇一勺浓稠的淡红色秘制酱汁,一碗香气四溢、嫩滑无比的热豆腐就做好了。
我经常去买豆腐,和老人渐渐熟络起来。一次,我按捺不住好奇心,问他:“叔,你那热豆腐的调料汁怎么做的?怎么那么香?”老人笑了,悄悄对我说:“我在调料里面放了辣椒油、芝麻盐。秘方是另外加入磨豆腐的浆水或刚点完浆后做出来的豆腐脑。这两样东西又香又稠,调热豆腐最出味儿。”
去年冬天,有一天特别冷,我去买豆腐,看见老人的双手颤巍巍的,就问他冻手不。他笑着回应我:“没事儿。豆腐里有油,能护手!”做豆腐,不仅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经济来源,还寄托着老人对生活的热爱。
豆腐,家常美味,蕴含着人生百味。我爱这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