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所以,运动后的1~2个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长期坚持“运动+学习”模式,脑子会不知不觉变得越来越灵活。孩子运动后能更有精神、更容易吸收知识、更有动力重新投入学习。步行或骑自行车回家、在小区跳绳、上下楼梯都可以作为孩子写作业前活跃大脑的运动。
第二步,写作业前处理好杂事
有些孩子写作业不专注,是因为有很多事情让他分心。可能是周围环境嘈杂,孩子被电视声、说话声干扰;可能是孩子身体需求没满足,一会儿喝水、吃零食,一会儿上厕所。
在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营造安静的环境;和孩子约定好,把准备工作做好:桌面保持整洁,不留玩具,提前喝水、上厕所,肚子饿的话可以先垫垫肚子再写。一旦孩子开始写作业,要求其不能离开座位。
第三步,给作业排序
让孩子把每天的作业一项一项分类写下来,确定写作业的顺序。
孩子写作业前,让其确定先写哪一项,也就是判断一下难易。孩子写作业时,让其写完一项打个对勾,再完成下一项。这样无形中会使孩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以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任务增多,需要孩子有较强的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
第四步,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再写作业
课堂时间有限,很多知识并没有完全消化,如果孩子边写作业边翻书,其实就和抄写没区别了。明确写作业的目的,看孩子是不是学会了上课学的内容,并且把不懂的题目搞懂,而不是为了给老师一个交代。引导孩子拿到作业后思考老师为什么留这样的作业。写作业前先复习,既巩固了当天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写作业的效率。
第五步,进入“测试”模式
定好时间,让孩子不翻书、不看答案、不随时询问,像对待小测试一样对待每天的作业,一气呵成。在锻炼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自我测试、自我反馈,有不会的问题可以留到最后一起问。这要求家长不要一看到错误就立马纠正。等孩子全部写完,再纠错,相当于让孩子学了两次,印象会更深,效果会更好。
第六步,检查和提问
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可以划定一个小的范围:这四道题里有一个错误,引导其自查。对大孩子则可以划定一个大的范围,让其自查,并引导孩子思考:我哪里学会了,哪里比较薄弱?这道题在考查什么?……在生活中,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事事包办,用提问、检查的方法“逼迫”孩子多动脑。独立思考能力和倾听能力加起来才是真正的学习力。
第七步,平时分类整理好错题
错题本身就是薄弱环节。孩子一听老师讲解或看答案后就直接纠错,只是瞬间记忆,根本没有分析和总结这类题目后续应该如何应对或需要注意的问题,下次做还是一样错。要引导孩子总结。让孩子将检查出来的错题写在错题本上,方便以后定期复习。
据深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