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正是银杏果开始成熟的季节。银杏果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过量食用会导致中毒。正确认识银杏果并学会科学处理是安全食用的前提。
银杏果是银杏树果实的种子,又称白果,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新鲜的银杏果仁煮熟后为淡黄色或淡绿色,有轻微的苦涩味,趁热食用,软糯可口。烘干的银杏果仁含有60%至70%的淀粉、13%的蛋白质、3%的脂肪及多种营养成分。此外,银杏果含有银杏特有的活性成分——银杏内酯和银杏黄酮,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除上述成分外,银杏果还含有银杏酸、银杏毒素、氢氰酸和致敏蛋白等毒性成分,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均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银杏果的胚芽含有银杏果仁中绝大部分的氢氰酸、银杏酸和少部分的银杏毒素,是银杏果仁中毒性成分含量最高的部位。银杏毒素和致敏蛋白主要存在于可食用的胚乳中,银杏毒素是引起银杏果急性中毒的主要物质。
银杏果中毒多发生在食用后的3小时~4小时内,症状为发热、呕吐、腹痛、惊厥和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少数人表现为感觉障碍、下肢瘫痪。因此,食用银杏果后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并及时就医。
食用前一定要正确处理银杏果,以确保食用安全。
去除毒性部位:从市场上购买的带壳银杏果食用前要先剥去硬壳,开水煮沸10分钟烫去衣膜,抽去胚芽后再进行烹饪。如果是从路边捡拾的银杏树的果实,暴露在外面的肉质外种皮中银杏酸的含量较高,对皮肤具有腐蚀性,剥离时应尽量戴上手套。也可将银杏树的果实放在水中沤烂外种皮,以方便取出银杏果。
切忌生吃:银杏果不能生吃。要通过高温烹饪的方法去除银杏果中绝大部分的毒性成分,弱化致敏性,保证食用安全。不管采用何种烹饪方法,都要注意去除毒性部位和进行高温加热处理。
控制摄入量:熟制的银杏果不要过量食用,建议成人每次食用10粒至20粒,儿童不要超过5粒,婴幼儿不要食用。
《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