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强
《新华字典》(第12版)列有两个“臭”字头,一个在64页,读chòu,下有两个义项:气味难闻,跟“香”相对:臭气〡臭味。副词,狠狠地:臭骂。另一个在544页,读xiù,下也有两个义项:气味:空气是无色无臭的。古同“嗅”。两个“臭”字是什么样的关系?它们的各个义项有哪些联系?我们从《说文解字》中寻根溯源。
《说文解字·犬部》:“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臭”是会意字,“犬”有嗅禽兽气味而知道它踪迹的能力,所以用“犬”和表示鼻子的“自”来会意。本义为闻,如《荀子·荣辱》中“彼臭之而无嗛(qiǎn)于鼻”中“臭”即是此义。引申指闻到的气味,泛指香气、秽气,读作xiù。后“臭”字的词义缩小,特指难闻的气味,跟“香”相对,如臭气熏天;又递进引申指惹人厌恶的、不好的,如臭架子;还引申指低劣、不高明,如臭棋;还修饰令人难受的行为,如臭骂。表示以上意义时读作chòu。可见,“臭”的两个读音在于区别不同的意义。
古时,因“臭”多用于表示气味、臭味等引申义,人们在“臭”的基础字上加注偏旁“鼻”造出新字“齅”来表示闻的本义。《说文解字·鼻部》:“齅,以鼻就臭也。从鼻,从臭,臭亦声。”“齅”是会意兼形声字,由“鼻”和“臭”会意,“臭”兼表示读音。本义是用鼻子辨别气味,即闻,读作xiù。大约在宋代时,人们又以“臭”为基础字,在其上加注偏旁“口”造出另一个新字“嗅”。“嗅”也是会意兼形声字,由“口”和“臭”会意,“臭”兼表示读音。后来,“嗅”行而“齅”废。
《新华字典》解释说,“臭”古同“嗅”。从文字学的角度看,“臭”与“嗅”是源字与分化字的关系。现代汉语中,“嗅”承担了“臭”表示闻的本义,读作xiù;而气味、臭味等引申义仍由“臭”承担,表示气味时读作xiù,表示臭味时读作ch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