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二红
天官寺,原名报恩寺,位于阴阳赵镇天官村。天官寺曾是中原古刹之一,始建于西汉年间,最初为一座小庙,后来逐步发展为有影响力的宗教场所。
关于天官寺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有几个版本,其中流传较广的有两个。一则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关。刘秀当年率军与王莽42万军会战昆阳(今属平顶山叶县),刘秀为解昆阳之围而率13名骑兵突围赴定陵城(今北舞渡镇)、郾城县城(今古城社区)调集援兵时,两地驻军并不愿意跟随,刘秀只得暂避在该寺院,经过多次协商和劝说,最终说服将领一起起事。随后,刘秀率领3000名勇士突袭了昆阳城,取得胜利。王莽政权土崩瓦解后,也就是更始元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新朝覆灭。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己未日,刘秀在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
刘秀得天下后,为感恩这座寺院的庇护,特下令扩建该寺。扩建后的寺院殿宇宏伟,有前、中、后三座大殿,寺内供奉神胎尽显威严。寺内石碑林立,古树参天,尤其院内的那棵白果树,数人无法合抱。寺院扩建后,名声大噪,香客如流,不少名人、高僧前来游历,留下墨迹。一座和真龙天子有渊源的寺院,自然会多了些神秘色彩,后来在民间被尊为“天官寺”。
1929年,冯玉祥为开化思想,毁寺驱僧,使寺内神胎遭到严重破坏。后来,在旧式学堂的基础上,该寺被改造为新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作为学校一直到21世纪初。其间,该寺遭到大规模破坏,古树被砍、房屋被拆,仅存一所未拆房屋为明朝嘉靖年间所建,极为珍贵。原碑林也多被填埋在新建房屋地下,仅有数块存于地表,其中乾隆所提“报恩寺”三字的石匾还保留于此。
另一则说是,该寺院原在郾城县城西南的台坡魏村,村里喂养黄牛的很多,牛常到寺院里喝水、啃草,干扰和尚静修。师傅们面对牛群的骚扰,苦不堪言。思来想去,寺院的主持决意要把寺院迁往别处。
一天夜里,村民张生添过牛料后倒床睡熟了。朦胧间,他看到有人匆匆忙忙走进屋里,一副诚恳的样子,说是急着借牛,保证用完后立马归还。张生原本以为是梦境,并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早上,他去牛棚牵牛时,发现牛喘着粗气,浑身汗水淋淋,身上还有鞭抽过的痕迹。当他牵着牛走到村当街时,远远听到几个人围在一起讲述着同样的“梦境”。村上不少喂牛的人家都说,自家的牛夜里也被借出去了,累得早上连草料都不吃了,但却说不清到底是谁借的。一时间,大家都莫名地郁闷了起来。
原来,借牛的正是寺院的和尚。他们借助神灵的力量将全村的牛集中起来,趁人们熟睡时,将寺院抬到现在这个地方。可寺院佛像数量多,还没等和尚把寺院规矩放好,天就亮了,和尚只好停了下来。此后,天官寺的大门一直斜向西南。由于搬迁仓促,寺院的金香炉丢在台坡魏。夜里行路的一个小鬼见是佛家搬家,为讨个好因果就急忙帮着去找。待小鬼寻到香炉,刚拿到手准备返回时,听见雄鸡报晓,小鬼和金香炉便被上升的阳气硬化在原地。从此,村子路边留下了一尊神胎和一个香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