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由气道异常(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或肺泡异常(肺气肿)导致持续性、进行性气流阻塞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
慢阻肺的致病因素如下:一是长期吸烟或吸二手烟。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烟中的有害物质长期刺激气道管壁,抑制支气管黏膜纤毛的活动,影响肺泡功能。二是室内外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质(PM)和有害气体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三是职业暴露。暴露于职业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是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四是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低出生体重、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等。
如何预防慢阻肺?一是加大戒烟宣传及科普力度,倡导公众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暴露。二是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三是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四是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和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如果慢阻肺患者出现气促、喘息、胸闷、咳嗽加重,发热,痰量增加、颜色和(或)黏稠度改变等,提示可能发生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要尽快到医院就诊。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需要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要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肺功能。召陵区疾控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