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链接
姬梦鸽,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活动五年多,擅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剖宫产瘢痕妊娠、输卵管病变等疾病的诊治。
宫颈癌前病变又称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包括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高级别子宫颈腺上皮内病变。
宫颈锥切是治疗宫颈高级别内病变的主要方式,锥切后仍要随访管理。
一是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切除性治疗后的随访管理。无论切缘状态如何,推荐治疗6个月后行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检测阴性者,推荐间隔12个月再次检测。连续3次阴性,间隔3年,持续至少25年随访。超过65岁已完成25年的随访,只要健康条件允许可继续接受间隔每3年的随访。HPV检测阳性者,须行阴道镜检查。年龄大于50岁且内口切缘阳性者,优先选择再次子宫颈切除性手术。有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灶残留的证据但无法实施重复子宫颈的切除,可以接受全子宫切除术。
二是子宫颈切除性治疗后保留生育功能的随访管理。原位腺癌切除性标本切缘阳性者,必须再次实施切除性手术以期获得阴性切缘。对于重复切除后切缘仍阳性者,不建议进行保留生育的管理。切除性标本切缘阴性者,推荐治疗后间隔6个月的子宫颈联合筛查和颈管取样,至少持续3年,然后每年1次,持续至少2年。对于连续5年的随访结果均为阴性者,可接受每3年1次、无限期的筛查随访。妊娠者在监测期间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子宫颈内取样结果持续阴性,分娩后如有保留生育的愿望可以继续监测。否则,优先选择在分娩结束后行子宫切除术。
虽然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目前已有较为确定的治疗方法,但治疗后病变持续、复发性的风险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治疗后接种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显著降低治疗后病变的持续、复发率。姬梦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