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厨做饭对有些老人来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如果子女不回来,他们的三餐会一切从简。而近日,一项刊登在英国《营养教育与行为杂志》上的新研究显示,老人在厨房待的时间越长,饮食越健康。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慢病防治与管理分会副会长高天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衰弱是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功能逐渐下降的一种状态,介于完全健康和需要长期照料之间。衰弱会导致日常活动能力下降,而下厨是最先受影响的能力之一。有些人觉得这种能力无关痛痒,外卖、速食品等都能果腹,但其实爱下厨是一种长寿特质,会带来许多好处。
饮食更健康。爱下厨的人往往会花更多精力研究菜谱,更加重视食材的选择与营养的搭配。这对于维护健康非常重要,比如优质脂肪会在细胞膜维护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有助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充足的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肠道功能等。一项发表在《公共健康营养》杂志上的研究也显示,下厨频率较高的人,饮食营养素密度更高,具体表现为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钙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较低。
体力更充沛。下厨包括备菜、烹饪、洗碗、整理收纳等一系列工作,且很多操作需要同时进行,比如一边烧水一边择菜,不仅有助维持和提高老人身体活力,还能锻炼他们的认知功能。新加坡一项研究发现,做家务能让老人记忆力和专注力更好,双腿更有力量,有助预防跌倒。
生活更积极。对于许多老人而言,烹饪是一种享受。高天晨表示,这是因为下厨能激发老人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而提升生活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烹饪可有效减轻焦虑和烦躁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甚至还会作为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下厨虽好,但一些身体问题会导致老人较难安全、顺利地烹饪,比如腿部力量下降和手抖。做饭需要长时间站立,以及频繁地走动、弯腰等,这些活动对腿部肌肉力量要求较高。但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腿部力量逐渐减弱,可能会使烹饪变得吃力,还会增加跌倒风险。手抖可能是自然老化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也可能由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引起。如果老人手抖严重,会影响切菜、炒菜等精细操作,降低做饭的效率和安全性。此外,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人,如果长时间在厨房忙碌,身体不适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会升高。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