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文博
今年以来,市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党支部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重要抓手,坚持以学铸魂、固本培元,坚持“民生需求在哪里,支部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
以学铸魂,筑牢信仰之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抓好集中领学、个人自学、研讨交流,先后开展交流研讨11次,党员政治理论水平持续提高。创新开展“学思践悟新思想、创建为民勇担当”党员讲微党课活动,利用主题党日轮流讲微党课16次,以讲促学,不断提高政治素质,锤炼政治品格。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党员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参观中州抗战纪念馆,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关于党的创新理论方面的宣讲等,让全体党员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强化党性修养、树牢宗旨意识。
建强阵地,夯实战斗堡垒。深化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委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进一步激发党员战斗力。精心设计打造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为党员提供良好的活动阵地和学习环境,营造浓厚党建文化氛围。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业务能力提升活动,通过创文知识测试、创建工作技能展示等,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切实提高党员的业务能力素质。组织党员深入参与“三问于民”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2万余份,征求群众意见、建议232条。
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狠抓党员作风建设,持续开展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正心正己、遵规守纪、廉洁自律。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监督,党支部书记先后十余次和党员进行集体谈话,勉励他们牢记党员身份,切实担当作为。针对工作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党支部书记与支委之间、支委与普通党员之间先后开展谈话30多次,推动党员廉政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发挥带头作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聚焦群众需求,持续深化“我是创文啄木鸟”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督促70多家单位落实“两开放”规定,缓解群众停车难、如厕难问题。深化宣传教育,在《漯河日报》开设《文明漯河会客厅》栏目,开展“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宣讲活动、“人民城市、文明风采”主题宣传活动等,讲述漯河故事,增强城市文化自信,凝聚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城市的强大合力。全面统筹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深入开展关爱帮扶、健康科普、文艺演出等活动1万余场次,服务群众30余万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