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2日 星期

《菊花赋》:展现农村变革与农民精神风貌

大型现代曲剧《菊花赋》排练现场。
本报记者 李宜书 摄


■本报记者 孙 震

“新盖房子明又亮,满院菊苗披绿装,村里道路宽又广,夜晚路灯明晃晃……”11月30日,在舞阳县贾湖曲剧团排练厅,伴随着铿锵的鼓点和悠扬的曲胡,大型现代曲剧《菊花赋》的演员正在紧张地排练。该剧入选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名单,将于12月17日下午在襄城县文博中心大剧场演出。

三年磨一戏

“《菊花赋》是一部以中原农村为背景,以菊花产业发展为线索,展现农村变革与农民精神风貌的曲剧现代戏。”《菊花赋》编剧、舞阳县贾湖曲剧团团长魏庆丰介绍,该剧讲述了菊花庄的党英放弃大城市的安稳生活,回村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担任菊花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不畏困难,坚定发展菊花产业的信心,带领党员干部把菊花庄建成远近闻名的模范村的故事。

谈及该剧的创作,魏庆丰告诉记者,《菊花赋》历时三年多完成。2021年3月,魏庆丰开始谋划、编排这部乡村振兴题材的现代戏。为了让故事情节更贴近生活,魏庆丰多次实地采风,到保和乡棉李村菊花种植基地了解菊花品种,向种植户学习菊花种植技术,还到村“两委”换届选举现场了解选举流程。西街的牛腱、北舞渡的烤羊排等舞阳特色美食都被他写入剧本。

戏迷登台演出

“戏迷登台演出是该剧的一大特色。”魏庆丰介绍,舞阳县贾湖曲剧团成立于2018年,是一个以戏迷为主体的民营文艺团体。“演员在进入剧团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纯属个人爱好。”魏庆丰说,他们当中有农民,有退休职工,还有个体经商户。

言语间,只见一名中年男子拍着身上的面粉跑向排练厅。魏庆丰告诉记者,他就是在剧中饰演谢六的郭文芳,曾获舞阳县第四届戏迷擂台赛二等奖。他家在县城开面馆,郭文芳要把面馆所需的面和好、菜配好,才能赶来排练。

排练休息时,剧中饰演党英的张玉花说,儿子一家在外地生活,多次让她去,她都因排练节目未能成行。家人都很支持她,鼓励她演好角色。

魏庆丰说,张玉花多次在市、县戏迷擂台赛获一等奖,有一定的功底。为了演好角色,她回家后对着镜子练,揣摩每句台词的动作。乐队打击手段铁柱平时种菜、卖菜,一听说要排练,菜没卖完就骑着三轮车往剧团赶。

三年来,为了演好《菊花赋》,14名演员、9名乐队成员都在默默付出。

校地合作结硕果

在魏庆丰看来,《菊花赋》能在全省“露脸”,既离不开演员的努力,又离不开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帮扶。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与舞阳县开展校地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帮助舞阳县贾湖曲剧团打造大型现代曲剧《菊花赋》,派出专家到剧团指导。

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玉卿戏曲音乐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江团结担任《菊花赋》艺术指导;河南省玉卿戏曲音乐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教研室主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艺术理论教研室主任魏振雷担任导演。魏庆丰说,这些专家多次到剧团指导排练,一遍又一遍为演员指导动作,没有一点儿架子。

“当时剧本需要谱曲,江教授得知后委托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省曲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二级作曲李全生老师帮忙作曲,后在排练中发现不合适的地方又麻烦李全生老师修改。三易其稿,才有了现在的曲谱。”魏庆丰说,专家们的加入,给了演员很大的信心。在《菊花赋》录像制作中,市豫剧艺术中心提供了音响、灯光、场地等。三年来,舞钢市的导演齐保国多次到剧团义务指导编排。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演员们很感动。

“三年磨一戏。《菊花赋》能够入选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名单,我们很激动,也都攒着劲要演好《菊花赋》,为全省父老乡亲呈现一部精彩大戏。”魏庆丰告诉记者。

■记者手记

舞阳县贾湖曲剧团作为一个以戏迷为主体的民营文艺团体,编排的大型现代曲剧《菊花赋》入选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名单,实属难得。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剧团全体演职人员认真揣摩剧本剧情,精心打磨动作。他们表示,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力争将最佳的表演状态呈现给观众。

众所周知,大多数民营剧团在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如基础条件较差、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管理模式落后、演出市场萎缩等。但舞阳县贾湖曲剧团近年来蓬勃发展,作品屡获市、县大奖,此次更是登上全省的舞台。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剧团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市豫剧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校地结对、大团帮小团等举措无疑为当下民营剧团的发展和生存提供了借鉴。希望舞阳县贾湖曲剧团多创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满足基层群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