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月23日 星期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培育打造支柱产业


■苏江丽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塑造有内涵的文旅文创品牌形象,打造多业态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

当前,文旅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不断呈现出崭新的趋势和方向,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到现代的深刻变革。我们应积极把握文旅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探索创新,坚持“文化赋魂、业态赋形、科技赋能、创意赋新、生活赋美”释放文旅潜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生态重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旅需求。

坚持文化赋魂。文化是文旅项目的灵魂,既决定了项目的定位与特色,也影响着游客的体验与感受。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以各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形成优质供给,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繁荣发展。本土文化资源是我市发展文旅文创产业的重要载体。贾湖文化、许慎文化、食品文化、商埠文化是我市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现实价值。坚持“文化点亮城市”理念,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文化内涵并创新融合,打造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形成受游客信任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视觉形象,将品牌标识、品牌色彩和标语口号等视觉元素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旅游景点的影响力。

坚持业态赋形。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一的传统旅游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文旅+艺术、文旅+健康、文旅+体育、文旅+国潮、文旅+非遗、文旅+教育、文旅+科技、文旅+美食、文旅+新媒体等,正在不断升级旅游行业。各行各业和产业主体打破界限,实质上是产业链的重构和生态圈的构造。景区旅游走向场景旅游、场景休闲、场景度假,景区的外延扩大、内涵深化,体验度和消费力远远超出传统旅游景区。多元业态融合的“文旅+场景”,以沉浸式、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为特点,将旅游空间、地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融合在一起,成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载体、新空间。

坚持科技赋能。鼓励和支持文博场馆、考古遗址公园、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主题公园、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拓展现实(XR)、人工智能、元宇宙、裸眼3D、全息投影、数字光影、智能感知等技术和设备建设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创新培育文旅消费新场景。挖掘兼具代表性及传播性的景区,加速现有沉浸式项目的技术更新、商业整合、模式创新,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黑科技”体验项目。建立文旅资源数据库,运用数字孪生、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基于游戏叙事的互动体验平台,丰富游客的线上体验。

坚持创意赋新。新消费催生新玩法,新场景成就新业态。文旅文创产业发展已经从“资源禀赋取胜”向“特色创意取胜”转变,创意能力也是文旅资源向文旅产业资本要素转换的“关键一跳”。如何让那些原本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变“资源为王”为“创意为王”,脱离过去单一型门票经济的依赖。近年来,我市按照“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思路打造了一批创意旅游目的地。千机飞“只有漯河”打造全国首个“空域造景示范城市”,汉服体验、汉服走秀带来古风古韵文化盛宴,文创集市、花船表演、十里灯河游园提供沉浸式文旅盛宴,“漯河礼物”荣登河南文旅年度榜单。

坚持生活赋美。旅游是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是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因旅游而精彩,旅游让生活更美好。从一站式街区到主题式漫步再到沉浸式夜游,生活场景不断拓展,消费体验不断丰富,将文化美、旅游美、生活美、科学美、时尚美、城市美、乡村美引入文旅空间,让旅游者成为故事和场景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共享者。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初心与使命,把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做为文旅产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旅游资源无边界,旅游产业无边际,旅游生活无边框,以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引领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提升品质、转型升级,推动文旅文创产业向优向新成为支柱产业。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上一篇  下一篇
豫ICP备0501590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1101
Copyright© 2002-2018 漯河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