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震
“在岁月长河之中,随着岁月流逝,保留民族和传统文化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时代变化的脚步……”近日,一部6分钟的纪录片《岁月行囊》在大象新闻客户端、舞阳县融媒体中心等多个平台播出,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记者电话采访了该部纪录片拍摄团队的刘雨荷、王家宁、孙奕。他们三人是郑州经贸学院2022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
谈起拍摄纪录片《岁月行囊》的初衷,该纪录片的策划、导演及文案撰写者刘雨荷说,2024年下半年,学校开设了纪实类短片创作的课程,老师也布置了相关作业。他们三人在一起商讨后,决定通过一名普通人的故事,来记录时代的变化。就在他们确定好主题时,恰巧在“学习强国”河南平台上看到了舞阳民俗文化博物馆负责人臧丰臣40余年收藏老物件的新闻报道,三人便将臧丰臣作为拍摄对象。
三人于2024年12月16日确定了选题,12月17日制订拍摄方案,12月18日到舞阳与臧丰臣取得联系,12月19日开始拍摄。拍摄过程很顺利,臧丰臣用生动形象的话语为拍摄团队描述了他创办舞阳民俗文化博物馆的过程,让他们了解了舞阳民俗文化博物馆以及舞阳的发展历史。
在拍摄过程中,让三人印象最深的是臧丰臣收集的电影放映机和胶片。孙奕表示,在舞阳民俗文化博物馆电影放映机展厅,墙上的电影院霓虹灯牌不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还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氛围。在村子里面,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就聚集在一起,观看由放映员播放的电影。”孙奕说,这些电影放映机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如今,在电影放映机旁,他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刘雨荷坦言,在决定将舞阳作为拍摄地点后,他们团队查阅了一系列资料。在舞阳期间,刘雨荷三人还参观了贾湖遗址博物馆、城隍庙等。拍摄结束后,刘雨荷三人回校把片子剪辑出来发给了他们的指导老师张文慧,并在班级播放。张文慧认为这部片子不仅紧扣主题,还通过影像记录,深度挖掘了臧丰臣的精神与品格。随后,张文慧和同学们提出了改进意见。团队成员经过多次打磨,最终呈现了这部6分钟的纪录片。